台灣海洋研究得天獨厚 學者籲政府重視


台灣海洋研究得天獨厚 學者籲政府重視

作者: 李憶璇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8月8日 下午5:01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過去台灣研究團隊也發現許多創新研究成果,但鄰近國家的急起直追已讓學者憂心,優勢很可能在10年內就會被超越,他們認為台灣的海洋研究應提高至國安層級,並以實際政策推動,支持海洋研究。


台灣四面環海,又位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孕育了豐富的漁業及能源資源;尤其近年人為破壞及氣候異常,導致天災頻繁,已經威脅到人們的生活,因此海洋研究更顯重要。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及環境生態中心主任龔國慶指出,台灣每年投入海洋科學的研究經費約新台幣3億元,只是高科技產業的零頭,但其經濟效益卻難以量化。例如研究得知,沙塵暴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下,可增加3萬噸的漁獲量並吸收8萬噸的二氧化碳;颱風通過台灣會使東北部黑潮湧升,並與流到湧升區的洪水提高海洋生產力及吸收二氧化碳等,這些都是在台灣以外不曾觀察到的現象,因此政府更應該把握先天優勢。


龔國慶說:『(原音)(現在研究)經費太少,當然人才也不夠,第一個要大量培養海洋人才,這是很重要的事。有政策培養,大家才會想來從事海洋工作,因為這是很辛苦的。』


龔國慶指出,中國大陸已將海洋研究列為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也常邀請台灣學者赴大陸演講、甚至挖角,台灣若無法保有優勢,很可能10年內就會被超越,值得政府關注。



海洋學者籲 海洋議題應提升至國安層級

作者: 林宜箴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8月8日 下午6:01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世界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洋與豐富的漁業與能源資源,面對全球暖化與人為活動的衝擊與威脅,國內海洋學者建議政府應將海洋議題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長期且有系統地從事海洋科學基礎研究,發展海洋科技關鍵技術,帶動海洋產業形成產業鏈


氣候變遷可說是全球暖化加上人為活動的結果,如何因應全球變遷議題,各國已提升到國家安全層級,前國科會副主委、現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表示,佔地球表面積71%的海洋,具有吸收二氧化碳、調節氣候的功能,海洋科學研究是高投資、高風險,研究成果難以量化經濟效益,但卻攸關人類生存發展。


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科技及環境生態中心主任龔國慶說,我國對於四周海域的海洋生物、漁業資源及海洋能源有多項重要研究成就,像是發現到在全球暖化的作用下,臺灣海峽海水20度C等溫線在近10年間有往北移超過北緯24度的情形,對臺灣海峽的近海漁業資源有負面的影響。


此外,2008年2月澎湖的寒害事件與今年3月北部的馬尾藻事件,研究發現是異常的反聖嬰現象使得大陸沿岸的冷水大量入侵所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