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林欣誼╱專訪】
北韓新一代領導人金正恩成世界焦點,台灣近來引進幾部西方作者採訪從北韓逃脫出國的「脫北者」書籍,揭露北韓人民生活,引起討論。然而,曾六度採訪北韓的香港資深記者江迅,直言:「我不太相信脫北者的話!只說那裡的壞話。」
江迅推出新書《朝鮮是個謎》,並在新書中披露好幾件日、南韓媒體付錢給受訪脫北者的實例,以及中國大陸網路謠傳北韓情況的錯誤,江迅認為現在「世界在妖魔化朝鮮(北韓),朝鮮在妖魔化世界」。
江迅一九四七年出生,在大陸、香港累積了卅多年新聞資歷,現任香港《亞洲周刊》副總編輯,熟悉兩岸三地文化圈,得過廿多項文學獎、新聞獎項,曾出版《崛立雷州》、《跨越2000年》等十七部作品。
身材高瘦的江迅交遊廣闊,多年來總是背著書包、跨開長腳奔波各地,每天只睡三小時。他除新聞外還寫專欄、辦活動,至今仍樂在「第一線」跑新聞。他寫作與研究的領域橫跨政治、經濟、藝文,除了朝鮮,對中國與東北、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都深感興趣。
江迅自一九九六年至今,六次前往朝鮮採訪,多以考察或隨團旅遊身分入境。他在二○○五年以香港記者身分受朝鮮政府之邀前往,為港台媒體第一人。
他根據累積十多年、堆起來有半身高的資料,融合實地觀察,寫成《朝鮮是個謎》。他在書中描繪朝鮮政治、社會的各種面向,包括金正恩接班過程、朝鮮糧荒問題、現下流行音樂與電影,並從街頭偶見的小販觀察「市場經濟」形成的徵象等。
江迅想起二○○五年訪朝鮮那次經驗仍感震撼,當時朝鮮當局竟出示他女兒幼時隨表演團體赴朝鮮的照片。他瞪大眼睛說:「原來他們在邀請我前,把我裡裡外外調查這麼清楚!」他也談到,過去朝鮮女性只能穿白襯衫黑裙,如今街頭的女子打扮多元,他入境也不再被沒收電腦。
他坦言,赴朝鮮採訪每次十來天,多有人員陪同,因此採訪受限,不可能認識完全真實的朝鮮,「但身為中國人,我能更容易揣測出他們話外的意思。」「因為它就像一九六○、七○年代的中國,作為走過這條路的中國人,我很能理解朝鮮在這個歷史條件下所做的選擇。」
中國與朝鮮歷史淵源深,從大陸遼寧的丹東市過了橋就是朝鮮新義州。六十年前「抗美援朝」時期,許許多多中國人義無反顧地從這裡跨橋過去打仗。七○年代大量引進的朝鮮電影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記憶,因此江迅不諱言:「朝鮮對我這一代人來說,是個青春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