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登山客多一個「想要來的理由」

2019-05-30 23:36聯合報 梁幼祥/
行政院要鬆綁登山限制讓民眾親近山林,「國家賠償法」擬修法,未來登山、攀岩、溯溪、...
行政院要鬆綁登山限制讓民眾親近山林,「國家賠償法」擬修法,未來登山、攀岩、溯溪、垂釣等危險性活動,國家會提供適當的警告標示,但對人身安全將不負損害賠償責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多年來,觀光局及許多縣市在觀光政策的開發推廣上不遺餘力,最簡單的亮點,大部分都放在美食上。許多顧問會議上,我都不時提醒各級政府,「除了夜市之外,我們還有沒有讓觀光客多留一晚的理由?」
尼泊爾每年因為登山死了不少觀光客,但從未因此阻絕「前仆後繼」的旅人,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地理環境及許多登山配套業者,造就了一個「去的理由」。
台灣只有卅%是平地,其他都是丘陵高山,二○一六年我看了一篇黃一娟的文章「台灣山林走向世界?台灣高山國際觀光的想像」,寫得非常好,文中提到她在台灣遇到特地來台灣爬山的新加坡、菲律賓等年輕人,喜歡來台登山觀光;還提到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的台灣旅遊書,不斷形容台灣的山脈是世界級的,也曾有英國學者花十四年研究台灣的山,讚嘆台灣是如此特殊與美麗;在台灣環島古道上,也有一群人致力於手作步道。
如果我們集合專業學者,展開跨部會研議合作,在環評規範下,開發幾條「山岳觀光新亮點」,從專業導遊、山岳中途站、接駁服務、各級飯店、登山裝備、紀念品,甚至發展高山農業…十萬個新就業人口,可能都還不夠。
但台灣只有很少數的人看見自己山川俊秀的驕傲,媒體培養了口水專家,真正的專業被他們淹沒,國家治理永遠以「選票」來研擬政策,永遠用「政治語言」來領導思維,不懂的、不好解決的,就只有一個辦法:管制。我們的山林管制不就是如此?
台灣如果大量開發尼泊爾的航班,把亂撒的觀光補貼,用在這些有消費能力、愛山不怕死的觀光客身上,設計創造一個「要來的理由」,開發台灣許多政客看不到的產業,我們不用加入聯合國,就會有亮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