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農改場成功培育臺灣越光米:臺南16號

台南農改場成功培育臺灣越光米:臺南16號.



台南農改場成功培育臺灣越光米:臺南16號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8月8日 下午3:40






農委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與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合作,成功培育出更勝日本越光米的優良水稻品種「臺南16號」,並命名為「晶鑽」。這個新的水稻品種是我國第一個利用分子輔助選種技術育成的水稻品種,以非基因改造的方式,將台灣水稻特有對日照長短不敏感的特性,導入越光米中,培育成適合於台灣環境栽培的優質品種。


(龐清廉報導)


原產於日本的水稻越光品種,具有米粒外觀優良、黏性強及口感風味佳等優點,常作為高級食米輸出海外。在臺灣,來自日本的越光米也深受消費市場歡迎,但價格始終居高不下。有農民嘗試直接由日本引種越光種植於臺灣環境時,由於對日照長短過於敏感性,會極度提早抽穗開花,導致產量及米粒品質下降。


  台南農改場與台灣大學農藝系合作,首創利用分子輔助選種技術,以非基因改造的方式,將台灣水稻特有對日照長短不敏感的特性,導入越光米中,成功培育出適合於台灣環境栽培的優質品種「臺南16號」,並命名為「晶鑽」。


  水稻新品種「臺南16號」的主要特性與遺傳背景與越光相近,僅抽穗期較越光米延遲,於一、二期作延遲約十三天到二十天,與臺灣現有栽培品種相近。產出的米粒外觀晶瑩剔透,米飯口感軟黏,富有彈性及光澤,比越光米更加優異,同時產量還多出百分之三十,已經明顯改善越光米極早熟、產量低等缺點,適合臺灣地區栽培。


  台南農改場表示,「臺南16號」所採用的分子輔助選種技術,將傳統育種時程由7∼8年縮短為3∼4年,選拔效率甚高,未來也將應用此技術進行食味、產量、病蟲害抵抗性、倒伏性及節約灌溉水的水稻品種開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