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台西鄉可能由養蚵產地變成「中蚵基地」,因應海岸線倒退,為避免放養牡蠣遭漂沙掩埋窒息,採懸吊式放養的漁民被迫升高蚵架,致牡蠣浸水進食時間縮短,成長速度緩慢,成本跟著增加,漁民估算,目前放養至中蚵提前轉售,才有獲利空間。
最近一、兩年,台西等沿海潮間帶出現一個奇特景象,懸吊式放養牡蠣的蚵架都升高了。漁民丁健家無奈指出,雲林海岸線不斷倒退,外海漂沙隨漲潮湧向岸邊,許多蚵串因沙地增高遭掩埋,損失慘重,漁民被迫將蚵架升高。
漁民丁宗銘指出,過去台西是台灣主要牡蠣產地,成蚵產量佔全台兩到三成,蚵苗輸出更高達三分之二,最近十年潮間帶稜線因沙源流失不斷向內移,平均位移二到三百公尺,這個數字看似沒什麼,但粗估消失的潮間帶面積多達數千公頃,對養蚵產業衝擊甚大。
漁民吳奇昆表示,蚵架變高,成蚵雖可減少被掩埋窒息的損失,但因牡蠣是濾過性水產,必須攝取水中浮游生物補充養分,蚵串上升意味著牡蠣覓食時間將跟著縮短,成長速度受到影響而趨緩,放養至成蚵至少還得延長半年至一年,目前產地鮮蚵價每台斤一百四十至一百五十元,養殖成本不斷攀升、加上時間成本,在雲林養殖成蚵不見得划算。
搶奪放養腹地 沙洲蚵架插滿滿
另外,沿海爭搶放養牡蠣腹地的爭奪戰早已開打,過去被視為地質變動風險較高的沙洲,如今宛如針氈般,插滿密密麻麻的蚵架,但還是無法滿足所有漁民需求;至於改良的浮棚式放養,又因成本偏高,颱風過境時傳整座棚架連同蚵串被沖走,多數漁民接受度不高,沿岸養蚵漁民仍以原來的潮間帶為主。
當地漁民評估,如果放養到中蚵即脫手尚有獲利空間,但相較成蚵,每簍價差達四百元;過去台西以天候、水質條件適合,成為全台牡蠣業從蚵苗到成蚵養殖重要的產地,未來很可能因養蚵條件惡化,淪為台灣的「中蚵基地」。【取自自由時報】 2012/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