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三寶 史博館有跡可循

台灣三寶 史博館有跡可循

台灣曾歷經荷蘭、西班牙及日本統治。在殖民帝國眼中,台灣就是個好生意。
最先被看好的梅花鹿,因荷蘭人濫獵政策,巔峰時期曾在一年內將廿萬張鹿皮銷往日本,導致鹿隻迅速消失。之後,蔗糖、茶葉及樟腦繼之崛起,成為十九世紀的「台灣三寶」。
三寶中,蔗糖的價值極早開發。文獻記載,荷屬東印度公司已視甘蔗及稻米為台灣最主要的農產品,並招募漢人到台灣拓墾。當時台灣蔗糖大量外銷到日本、波斯。
明鄭時期為籌措軍餉及軍用原料,也鼓勵製糖外銷。到了清代,私人製糖相當普遍,官方以課稅手段增加稅收。日本殖民後,將台灣的製糖產業以現代化製程升級,成立製糖株式會社,引進新式製糖設備,蔗糖成為日商獨賣的生意、形同專賣。
鴉片、樟腦、鹽及菸酒也相繼遭台灣總督府納入專賣行列。當年台灣樟腦的年產量占全球七成、曾是全球最大的樟腦產製中心,而國立台灣博物館的南門園區(總督府專賣局南門工場)就是日據時代生產鴉片及樟腦的基地。
台博館研究人員林一宏說,日據時代南門工場製作完成的樟腦會,從現今的中山南路運往華山貨運站再到基隆,接著運至日本神戶,銷往全世界。
為了展售台灣農特產並與日本商品交流,日本人特地在台北城興建「台北商品陳列館」。這是日據時期台灣最早設立的展覽館,其建築外形類似日本京都金閣寺,而基地就位於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
>史博館館長張譽騰說,台北商品陳列館的設計者為名建築師井手薰及總督府技師中榮徹郎、森山松之助等人。井手薰也是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及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的設計者。在台北公會堂於一九三六年竣工前,台北商品陳列館一直是台灣舉行大型展覽會最重要的展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