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4地板圖書館:北車大廳用書香溫暖移工

 F24地板圖書館:北車大廳用書香溫暖移工
合作媒體-端傳媒
週日的台北車站是來台灣打拼的東南亞移工與朋友相聚的首選。好不容易從週間繁重的工作中抽身,他們常在車站大廳的地板上席地而坐、圍圈談笑。其中十分特別的,是編號 F24 柱子下的書攤,敞開的行李箱中擺放著許多東南亞書籍,免費提供給移工們借閲。自2016年初開始,每週日下午2點,這間「F24 地板圖書館」準時開張。老闆承諾「長存抱柱信,坐好坐滿不換柱」。

這間行動圖書館其實是位於台灣新北市的「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的遊擊式分店。書店創辦人張正先前是全台第一份東南亞報刊《四方報》的總編,也製作過東南亞歌唱節目《唱四方》,創辦移民工文學獎,不斷以行動落實《四方報》核心理念:「讓」弱勢發聲,而不是「為」弱勢發聲。

印尼移工 Erin 曾告訴張正及妻子廖雲章,閲讀讓她自由。這句話讓他們受到觸動,意識到有必要開一間書店,為移工提供在異鄉看得懂的書籍。於是,全台首兩間只借不賣的東南亞書店「望見書間」及「燦爛時光」相繼在桃園市與新北市成立。

談起「燦爛時光」的命名由來,張正解釋,他認為在異鄉看到母語書,是一段燦爛時光。同樣地,台灣人若願意看看各國文化,也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燦爛時光。他認為台灣人最缺乏的視野,就是對東南亞文化的理解。

開闢對東南亞移工的友善空間,台灣在這條路上走得並不快。2012年的回教開齋節,上萬名印尼移民工齊聚台北車站大廳,台灣鐵路局在輿論壓力下,拉起紅線限縮了大半活動區域,明令禁止組織性集會,隔年甚至有「外勞『攻陷』台北車站」等批評聲浪。直到2013年底,台鐵才開始與移工團體、政府機關協商,在旅客便利與提供多元文化友善空間尋得平衡,2015年則進一步規劃了穆斯林祈禱室。

有了書店後,張正利用空間辦起語言課程、文化、影像講座、時事論壇,並發起「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活動,號召至東南亞工作及旅行的人,帶回一本書捐給書店,反應十分熱烈。由於書源及書店數量太少,張正便招募全台各地提供陳列書籍的小空間,在各地創辦「東南亞書店聯盟」。至2016年初,加盟數量已有30多間,且型態各異,有咖啡廳、牛肉麵店,甚至五金行、房屋中介。

除了拓展固定店面外,「燦爛時光」繼續邁向「多角化經營」,決定與印尼移工朋友 Tantri Sakhina 合作,到移工最密集的台北車站擺攤。張正坦承自己也猶豫過,畢竟擺攤仍需花費人力時間成本,但他幽默地說,後來想想能不用租金就在台北市最熱門地段開分店,也就下定決心了。

與其他頗具個性的加盟店一樣,這個 F24 地板圖書館,並不特別招攬客人,張正形容是「姜太公釣魚」。地板圖書館的書籍以印尼文為主,前來借閲的人少則借三四本,多則十幾本,宗教及心靈成長的書籍較為熱門。因為曾被誤以為擺攤賣書而被舉發,後來一律不收押金,只押「信任」。

來圖書館的人及目的也很多元,有純粹帶食物來聊天的移工朋友、幫家中看護借書的僱主、帶孩子來看書的新住民媽媽,也有人為了替老闆孩子講故事來尋找題材。書店女主人廖雲章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表示,她覺得北車大廳就像個超大客廳,而書攤為移工們提供了不消費就能閲覽、放鬆的選擇。

籌劃這整個行動圖書館的移工 Tantri 表示,書籍能讓自己進步,也能讓她的移工朋友們更聰明、不受欺負。同為看護的 Yani 也認為,在圖書館靜靜看書,是平日辛苦工作之餘的清閒時間,還能因此認識新朋友。既「培力」又「陪伴」,這是靜待有緣者上門的 F24 地板圖書館,在每週日下午的角色。

但對張正而言,行動圖書館最難得的,其實是提供移工一個可以取暖,且心理上覺得安全的自由空間。他詩意地形容自己有如坐在名為「北車大廳」的曠野,裝滿書的行李箱,則是一堆熊熊營火,能量來自遠方帶來的善書,而圍著營火的人,面孔被火光照耀得閃閃發亮,享受著周間無法擁有的那10分鐘的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