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四冊中國地理補充資料~陸南水北調4周年 造福1億人


航拍位於河南淅川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大壩。(中新社資料照片)
航拍位於河南淅川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大壩。(中新社資料照片) 
旺報
 
賴志昶
一名頭戴遮陽傘的孩童在街邊喝水。(中新社資料照片)
一名頭戴遮陽傘的孩童在街邊喝水。(中新社資料照片)
南水北調工程特性
南水北調工程特性

河南南陽陶岔渠2014年12月12日奔湧而出江水後,宣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4年以來,南水北調工程累計調集南方222億立方公尺的水源,送往華北各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透過南水北調,不只滋潤北方,更解決多處的河湖乾涸、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等問題,有利生態發展。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黨組副書記劉傑指出,大陸水資源分配不均,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水資源占全大陸8成以上,黃淮海流域水資源量卻只占約十四分之一,再加上華北地區開發過度、水汙染嚴重,以及超抽地下水等問題,使北方供水情況相當嚴峻。
7成南水進京解渴
解決供水難題,是南水北調的首要任務。東線工程2013年12月8日正式通水,以江蘇揚州市江都水利樞紐為起點,累計抽出311.39億立方公尺的江水,相當於1個洪澤湖、210個西湖、2500個大明湖的長年蓄水量,將31億立方公尺的南水調入山東。
中線一期工程以橫跨湖北丹江口與河南淅川的丹江口水庫為起點,不間斷供水達1461天,累計調出191億立方公尺的水資源,供往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個省市。
大陸水利部副部長蔣旭光表示,自東、中線通水以後,南水北調工程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以及山東等省市的40多座城市提供水源,直接造福黃淮海平原超過1億人。
受惠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京市主城區自來水供水量超過7成來自南水;天津市14個區的市民也都使用南水;河南省有37個市縣為南水北調受水區;河北省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等市主城區有75%以上都是南水,滄州更占100%。
在東線方面,南水北調工程聯合調度與優化長江水、黃河水和本地水,讓南水覆蓋膠東半島,更提高江蘇50個區縣450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保證率。
南水北調也滋養北方乾渴的大地,為河湖注入水量。中線一期工程2年來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棄水,向30條河流生態補水達8.65億立方公尺,使受水區的河湖水量明顯增加;東線工程也為江蘇宿遷的駱馬湖補水,讓其水位從21.87公尺上升至23.10公尺;同時在濟南市供水1.65億立方公尺,使名勝濟南泉水能夠四季噴發。
曾不敢給孩子泡牛奶
「河道復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良性循環關係逐步恢復。」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總調度中心副主任韓黎明表示,南水北調讓北京、天津等6省市減少開採15.23億立方公尺的地下水量。
55歲的山東省武城縣郝王莊鎮草屯社區村民崔俊臣表示,當地1980年代的水汙染嚴重,水資源匱乏,村裡的淺井水根本不能喝,只能把井越打越深,甚至一度挖到500多公尺;所幸有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讓我們喝上了甘甜的長江水」。
天津市紅橋區龍禧園小區的劉麗娜說,過去飲水水質硬、水垢多,還有鹹味,不敢拿水給孩子泡牛奶,只能到超市買桶裝水來用;現在有了南水後,沒再見過水垢,「而且水喝起來是甜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