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陷溜滑梯 萬一高鐵變雲霄飛車

雲林縣長蘇治芬(左二)與交通部次長范植谷(左一)一月為高鐵上梁,鎖緊螺絲釘。
記者蔡維斌/攝影
「地層下陷問題再不解決,高鐵將來恐怕只能開到台中!」交通部高鐵局曾如此預言,本報記者實勘下陷嚴重的彰化、雲林兩縣,發現違法水井未封、高鐵沿線下陷惡化,若無有效作為,預言恐將成真。
經濟部水利署的下陷統計顯示,近幾年改用海水及海、淡水混合養殖策略奏效,彰、雲沿海地區下陷速率漸緩,但高鐵經過的雲林虎尾、元長、土庫一帶,卻成了新的下陷中心,平均每年以四到七公分的速度下陷。
儘管地層下陷中,雲林縣民還是迎來高鐵在全台下陷速率最快的虎尾設站。元月廿三日,縣長蘇治芬、高鐵前董事長歐晉德等人一起為虎尾站風光上梁,期待明年六月通車營運,但地層下陷惡化威脅高鐵安全的陰影卻揮之不去。
由於高鐵彰、雲段屬於「差異沉陷」,工程界數度警告,差異沉陷可能造成高鐵軌道坡度差異過大,如果不改善,高鐵得考慮從台中站以南改線,才能避免脫軌的災難。
「就是這裡,一年下陷七點四公分。」雲林縣副縣長施克和指向一根高鐵土庫段的墩柱,高鐵在這裡跨越台七十八線快速道路,形成工程界戲稱的「死亡交叉點」。十一年來,這根墩柱累積下陷七十公分,也是高鐵在彰、雲、嘉沿線下陷最嚴重的墩柱。
墩柱外觀留下明顯的補強痕跡,「這是兩年前做的預防性維護工程」,雲林縣府官員說,高鐵墩柱和快速道路拱形橋版都做預防處理,延緩下陷速度,「但只能短期應付,撐不了多久。」
結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榮根指出,高鐵雲林段地質屬於濁水溪沖積扇,砂質地盤軟弱,全憑打入岩盤的基樁承載上方重量和應力,若放任沉陷惡化,將使原先向上承載高鐵結構的基樁,反而承受往下拉的極大力量,工程上稱為「負摩擦力」;負摩擦力會加重基樁的承載負擔,同時使上部結構的沉陷加劇。
他說,若高鐵不同墩柱間的沉陷量相同,高鐵軌道仍可維持平穩,不致影響行車安全;若墩柱間沉陷有差異,且超過安全的臨界值,或墩柱沉陷導致傾斜,將危及高速行駛的高鐵,之前立委所稱「雲霄飛車」並非危言聳聽。
行政院早在高鐵通車前就看到高鐵沉陷危機,但十幾年過去了,當時喊出沿線封井、種樹等作為,都未貫徹執行,去年底歸零重來,改推「黃金廊道」計畫。
「違法水井不封,下陷問題無解。」水利署官員說,高鐵雲林段周圍三公里內,水井多達一萬一千多口,其中包括許多養豬、牛的畜牧深水井。雲林縣水利處長林榮川也表示,縣內工業水井約有一千一百口,至今只封廿餘口,等湖山水庫營運後,再輔導減少使用地下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