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石灰岩地形補充資料~岩溶地形

岩溶地形

在石灰岩、石膏、岩鹽等可溶性岩層分布的地區,常因溶蝕作用而形成特殊地形,稱為岩溶地形,其中以石灰岩地形最常見。
喀斯特地形
石灰岩地形又稱喀斯特地形。喀斯特高原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部,有各種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J. Cvijic 研究喀斯特高原上的石灰岩地形,並稱之為喀斯特
地形。喀斯特地形的成土作用緩慢,缺乏土壤,因為90%的風化物質都溶解於水被帶走,加上地表水缺乏,農業環境較其他地區惡劣。
(該種地形地理學家最早在克羅埃西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南部河谷以南,並延伸到義大利東北角大城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因為該地區絕大部份位於斯洛維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於斯洛維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喀斯特 (karst) 地形 <ul><li>石灰岩地形又稱 喀斯特地形 。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於 斯洛維尼亞喀斯特高原 ,對此種特殊地形進行系統性研究,因而得名。 </li></ul><ul><li>喀斯特地形土壤貧瘠、地表水源缺乏,農業環...
可溶性岩層
可分為三大類:
(1)碳酸岩類岩石,如石灰岩、白雲岩;
(2)硫酸岩類岩石,如石膏;
(3)鹵鹽類岩石,如岩鹽、鉀鹽。
鹵鹽類岩石和硫酸岩類岩石的溶解度比碳酸岩類岩石要高,但分布不廣,故岩溶地形在碳酸岩類岩石中發育最好。

一地之溶蝕地形是否充分發育,須視下列條件情況而定:(一)具有大規模可溶
性岩層、(二)該可溶性岩層具有高度節理、(三)區域內雨量豐富、(四)地表缺
乏植被覆蓋、(五)地形起伏不大、(六)地下水面甚低。
第二節  岩溶地形 可溶性岩層 濕潤氣候 + 溶蝕作用 岩溶地形 石灰岩 石  膏 鹽  岩 ( 化學風化 )
溶蝕作用
雨水和河水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將石灰岩中的碳酸鈣溶解帶走的過程,稱為溶蝕作用。濕潤的氣候環境和節理發達的石灰岩層,較有利於溶蝕作用的進行。溶解過後的石灰岩溶液,若水分和二氧化碳蒸發,碳酸鈣會開始沉澱,形成堆積地形。
溶蝕作用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於水) Ca(HCO3)2→CaCO3+H2O+CO2 (還原為碳酸鈣)
岩溶地形
雨水或河水除了在地表岩層進行溶蝕作用外,也常沿節理裂隙下滲溶蝕,進而在岩層中溶蝕成洞穴,形成地表和洞穴兩種不同的岩溶地形景觀。

一、地表的岩溶地形
地表岩溶地形 - 侵蝕為主 <ul><li>岩溝 -岩面經溶蝕成長條形的溝槽 </li></ul><ul><li>滲穴 -形似漏斗的圓形窪地 </li></ul><ul><li>溶蝕盆地(窪盆) -  底部寬平,有 脫鈣紅土 ->重要農業精華區...
地表水在石灰岩縫和岩面不斷進行溶蝕,逐漸將岩層鏤刻成長條形的凹陷岩溝,或形似漏斗的滲穴,地面因此高低不平,崎嶇難行;溶蝕作用繼續進行,滲穴、岩溝等相互併連,擴大成溶蝕盆地或窪盆。有些溶蝕盆地長寬可達12公里,底部平坦,是重要的農業精華區,如貴州 興義縣的壩子;溶蝕盆地邊緣殘留的岩體,常成錐丘聳立,構成美麗的景觀。溶蝕作用繼續進行,地表上往往留下孤立的殘丘

石灰岩過程 : 滲穴  窪盆  錐丘  殘丘 <ul><li>1. 滲穴期 </li></ul>
2. 窪盆期
3. 錐丘期


4. 圓頂殘丘期

石灰岩地區因為地表水不斷向下滲漏,河水潛入地下,形成伏流,部分地面河床因而乾涸,成為乾谷。地表水或伏流挾帶溶解的石灰質,在地面或洞穴中遇窪地常積水成池,池水外溢,碳酸鈣在池緣沉澱,形成緣石;眾多緣石若呈階梯狀分布,則稱石灰華階地

錐丘 窪盆 殘丘 雲南路南石林

地表地形—乾谷   雲南格薩拉盲谷:    水流量減少
 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的石灰岩地形一線天


貴州殘丘地形



貴州溶蝕盆地

雲南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美國新墨西哥州滲穴

愛爾蘭岩溝


四川省黃龍石灰華階地


 黃龍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平均海拔3100米,由主景黃龍溝貫穿全區,因溝內石灰岩滲出大量的碳酸鈣岩溶水,流淌的水流受阻,產生環流或滯流,形成梯田狀相連的堤埂結晶。因其色澤褐黃,遍佈全溝,俯瞰宛若一條金色巨龍橫臥在山中,因而名為「黃龍溝」


二、洞穴的岩溶地形
洞穴地形                  如                  幻       石鐘乳        境             石柱   般                  的                  蘆    ...
洞穴的岩溶地形 -堆積作用為主 <ul><li>鐘乳石 -由洞頂向下 </li></ul><ul><li>石筍 -由地面向上 </li></ul><ul><li>石柱 -鐘乳石連結石筍 </li></ul><ul><li>-> 常發現遠古人類遺...
洞穴的岩溶地形主要由石灰岩的堆積作用形成,常見的有自洞頂向下沉積的鐘乳石,滴下落地沉積的石筍,鐘乳石和石筍連結成的石柱,以及若干緣石相接的石灰華階地
CO 2 溶入水中 沿著石灰岩裂縫下滲 將岩層溶蝕成洞穴 河流從地面消失 形成伏流 節理發達的石灰岩層

鐘乳石 石筍 石柱 <ul><li>當溶解碳酸鈣的地下水自洞頂滴落時,水分蒸發,還原的碳酸鈣自洞頂向下、或洞底向上沈澱堆積 </li></ul>
美國內華達州地下洞穴石灰岩地形

日本沖繩石灰岩洞

  
                                                             日本沖繩石灰岩洞
菲律賓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下伏流

溶洞地形—石灰華階地            土耳其棉堡

石灰岩地形與人類活動 農業發展受限-地表崎嶇、土壤貧瘠 觀光旅遊地點                  雲南羅平


喀斯特地形分布地區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両銀」的俗諺。但其千溝萬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目前巴爾幹半島及中國重慶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
分布地區 <ul><li>斯洛維尼亞喀斯特高原 </li></ul><ul><li>中國雲貴高原 </li></ul><ul><li>台灣西南部的隆起珊瑚礁,如高雄柴山、恆春台地 </li></ul>高雄柴山裸露的石灰岩塊 高雄柴山石灰岩地形
風成地形風蝕:吹蝕-風蝕窪地、礫漠、岩漠   磨蝕-蜂窩岩、風稜石風積:砂質沙漠、黃土、沙丘


洞穴卻別具洞天。洞穴裡常發現遠古人類的繪畫、用具和生活遺跡。洞中各式美麗的鐘乳石等,更常吸引無數遊客參觀,是重要的觀光資源。

臺灣的珊瑚礁石灰岩,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屏東、高雄,如恆春半島的鵝鑾鼻台地,有狀如一線天的狹長岩溝,也有上寬下窄的滲穴,滲穴下方有天然隧道通至洞穴中,內有鐘乳石奇景。
龍磐公園
由鵝鑾鼻沿東海岸的佳鵝公路北行,在鵝鑾鼻及風吹砂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草生地濱臨浩瀚的太平洋,這就是龍磐公園,這個區域是上升的石灰岩台地,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蝕 ,因此區內有崩崖、滲穴、石灰岩洞、紅土等地形景觀。
石灰岩台地

崩崖


高一第一冊L12岩溶地形

第 二 節 岩溶地形
在石灰岩、石膏、岩鹽等可溶性岩層分布的地區,常因溶蝕作用而形成特殊地形,稱為岩溶地形,其中以石灰岩地形最常見。
喀斯特地形
石灰岩地形又稱喀斯特地形。喀斯特高原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北部,有各種奇特的石灰岩地形。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J. Cvijic 研究喀斯特高原上的石灰岩地形,並稱之為喀斯特
地形。喀斯特地形的成土作用緩慢,缺乏土壤,因為90%的風化物質都溶解於水被帶走,加上地表水缺乏,農業環境較其他地區惡劣。
(該種地形地理學家最早在克羅埃西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喀斯特是位於斯洛維尼亞西南部河谷以南,並延伸到義大利東北角大城鄰近狹長地帶的一片高地。因為該地區絕大部份位於斯洛維尼亞境內,所以簡述為位於斯洛維尼亞是可以接受的)
喀斯特 (karst) 地形 <ul><li>石灰岩地形又稱 喀斯特地形 。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於 斯洛維尼亞喀斯特高原 ,對此種特殊地形進行系統性研究,因而得名。 </li></ul><ul><li>喀斯特地形土壤貧瘠、地表水源缺乏,農業環...
可溶性岩層
可分為三大類:
(1)碳酸岩類岩石,如石灰岩、白雲岩;
(2)硫酸岩類岩石,如石膏;
(3)鹵鹽類岩石,如岩鹽、鉀鹽。
鹵鹽類岩石和硫酸岩類岩石的溶解度比碳酸岩類岩石要高,但分布不廣,故岩溶地形在碳酸岩類岩石中發育最好。

一地之溶蝕地形是否充分發育,須視下列條件情況而定:(一)具有大規模可溶
性岩層、(二)該可溶性岩層具有高度節理、(三)區域內雨量豐富、(四)地表缺
乏植被覆蓋、(五)地形起伏不大、(六)地下水面甚低。
第二節  岩溶地形 可溶性岩層 濕潤氣候 + 溶蝕作用 岩溶地形 石灰岩 石  膏 鹽  岩 ( 化學風化 )
溶蝕作用
雨水和河水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將石灰岩中的碳酸鈣溶解帶走的過程,稱為溶蝕作用。濕潤的氣候環境和節理發達的石灰岩層,較有利於溶蝕作用的進行。溶解過後的石灰岩溶液,若水分和二氧化碳蒸發,碳酸鈣會開始沉澱,形成堆積地形。
溶蝕作用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氫鈣,溶於水) Ca(HCO3)2→CaCO3+H2O+CO2 (還原為碳酸鈣)
岩溶地形
雨水或河水除了在地表岩層進行溶蝕作用外,也常沿節理裂隙下滲溶蝕,進而在岩層中溶蝕成洞穴,形成地表和洞穴兩種不同的岩溶地形景觀。

一、地表的岩溶地形
地表岩溶地形 - 侵蝕為主 <ul><li>岩溝 -岩面經溶蝕成長條形的溝槽 </li></ul><ul><li>滲穴 -形似漏斗的圓形窪地 </li></ul><ul><li>溶蝕盆地(窪盆) -  底部寬平,有 脫鈣紅土 ->重要農業精華區...
地表水在石灰岩縫和岩面不斷進行溶蝕,逐漸將岩層鏤刻成長條形的凹陷岩溝,或形似漏斗的滲穴,地面因此高低不平,崎嶇難行;溶蝕作用繼續進行,滲穴、岩溝等相互併連,擴大成溶蝕盆地或窪盆。有些溶蝕盆地長寬可達12公里,底部平坦,是重要的農業精華區,如貴州 興義縣的壩子;溶蝕盆地邊緣殘留的岩體,常成錐丘聳立,構成美麗的景觀。溶蝕作用繼續進行,地表上往往留下孤立的殘丘

石灰岩過程 : 滲穴  窪盆  錐丘  殘丘 <ul><li>1. 滲穴期 </li></ul>
2. 窪盆期
3. 錐丘期


4. 圓頂殘丘期


石灰岩地區因為地表水不斷向下滲漏,河水潛入地下,形成伏流,部分地面河床因而乾涸,成為乾谷。地表水或伏流挾帶溶解的石灰質,在地面或洞穴中遇窪地常積水成池,池水外溢,碳酸鈣在池緣沉澱,形成緣石;眾多緣石若呈階梯狀分布,則稱石灰華階地

錐丘 窪盆 殘丘 雲南路南石林

地表地形—乾谷   雲南格薩拉盲谷:    水流量減少
 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的石灰岩地形一線天


貴州殘丘地形



貴州溶蝕盆地

雲南石林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

美國新墨西哥州滲穴

愛爾蘭岩溝


四川省黃龍石灰華階地


 黃龍於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平均海拔3100米,由主景黃龍溝貫穿全區,因溝內石灰岩滲出大量的碳酸鈣岩溶水,流淌的水流受阻,產生環流或滯流,形成梯田狀相連的堤埂結晶。因其色澤褐黃,遍佈全溝,俯瞰宛若一條金色巨龍橫臥在山中,因而名為「黃龍溝」


二、洞穴的岩溶地形
洞穴地形                  如                  幻       石鐘乳        境             石柱   般                  的                  蘆    ...
洞穴的岩溶地形 -堆積作用為主 <ul><li>鐘乳石 -由洞頂向下 </li></ul><ul><li>石筍 -由地面向上 </li></ul><ul><li>石柱 -鐘乳石連結石筍 </li></ul><ul><li>-> 常發現遠古人類遺...
洞穴的岩溶地形主要由石灰岩的堆積作用形成,常見的有自洞頂向下沉積的鐘乳石,滴下落地沉積的石筍,鐘乳石和石筍連結成的石柱,以及若干緣石相接的石灰華階地
CO 2 溶入水中 沿著石灰岩裂縫下滲 將岩層溶蝕成洞穴 河流從地面消失 形成伏流 節理發達的石灰岩層

鐘乳石 石筍 石柱 <ul><li>當溶解碳酸鈣的地下水自洞頂滴落時,水分蒸發,還原的碳酸鈣自洞頂向下、或洞底向上沈澱堆積 </li></ul>
美國內華達州地下洞穴石灰岩地形

日本沖繩石灰岩洞

  
                                                             日本沖繩石灰岩洞
菲律賓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下伏流

溶洞地形—石灰華階地            土耳其棉堡

石灰岩地形與人類活動 農業發展受限-地表崎嶇、土壤貧瘠 觀光旅遊地點                  雲南羅平


喀斯特地形分布地區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嶇、土壤十分貧瘠,不利農業發展,因此在雲貴高原有「地無三里平,天無三日晴,人無三両銀」的俗諺。但其千溝萬壑的特色卻十分受到觀光客青睞。目前巴爾幹半島及中國重慶廣西貴州雲南一帶均有喀斯特地形的存在
分布地區 <ul><li>斯洛維尼亞喀斯特高原 </li></ul><ul><li>中國雲貴高原 </li></ul><ul><li>台灣西南部的隆起珊瑚礁,如高雄柴山、恆春台地 </li></ul>高雄柴山裸露的石灰岩塊 高雄柴山石灰岩地形
風成地形風蝕:吹蝕-風蝕窪地、礫漠、岩漠   磨蝕-蜂窩岩、風稜石風積:砂質沙漠、黃土、沙丘


洞穴卻別具洞天。洞穴裡常發現遠古人類的繪畫、用具和生活遺跡。洞中各式美麗的鐘乳石等,更常吸引無數遊客參觀,是重要的觀光資源。

臺灣的珊瑚礁石灰岩,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屏東、高雄,如恆春半島的鵝鑾鼻台地,有狀如一線天的狹長岩溝,也有上寬下窄的滲穴,滲穴下方有天然隧道通至洞穴中,內有鐘乳石奇景。
龍磐公園
由鵝鑾鼻沿東海岸的佳鵝公路北行,在鵝鑾鼻及風吹砂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草生地濱臨浩瀚的太平洋,這就是龍磐公園,這個區域是上升的石灰岩台地,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蝕 ,因此區內有崩崖、滲穴、石灰岩洞、紅土等地形景觀。
石灰岩台地

崩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