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二冊人口補充單元~【人口危機1】死亡率首度超越出生率 今年起全台灣人口進入負成長

編按: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但到底危機有多嚴重?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估算,2019年底台灣的人口就已經達到最高峰,2020年,台灣人口的出生率與死亡率首度出現交叉,死亡率超過出生率,人口進入負成長時代,也讓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蘋果新聞網》特別訪問年輕世代,為什麼不想生,政府要怎麼解決少子化、老化危機,學者又有什麼建議。

「全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口......」這句話大家朗朗上口。台灣在2008年人口突破2300萬,近10幾年來人口也逐步上升,截至2019年底,台灣人口合計2360萬3121人,不過事實上,人口上升幅度已經趨緩,且台灣可能永遠無法突破2400萬人!根據國發會推估,今年死亡人數18.1萬人、出生17.8萬人,死亡人數首度超越出生人數,自然增加率從此由正轉負,台灣人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老化危機!

根據內政部歷年的人口統計資料,台灣的人口數雖然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2287萬人,到2008年突破2300萬人,再到去年底的2360萬人,但增加幅度緩慢,主因是新生兒人數逐年減少。2006年全國還有26萬新生兒,但到了2009年跌破20萬人,2010年適逢虎年,新生兒更低至只剩16萬人,2012年龍年新生兒人數回升到22萬人,但近年幾乎都只在20萬上下,去年底僅剩17萬名新生兒。

40年後全國只剩5萬多名新生兒

若照此出生率推估,十年後、2030年,全台灣全年新生兒將僅剩12萬名,2038年剩9萬,2062年更會跌破6萬、只剩5萬8千多名新生兒!

少子化的後遺症之一就是人口快速老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定義,全國的65歲以上人口若占7%以上就屬高齡化社會,14%以上是高齡社會,超過20%為超高齡社會。台灣早在1993年的65歲以上人口就已有7.1%,邁入高齡化社會門檻,2006年65歲以上人口超過10%,2018年14.56%,再邁入高齡社會。

更駭人的是,根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顯示,台灣在2026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0%。日本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達28.4%,但日本歷經7、80年才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卻只花了短短的3、40年,老化速度驚人。

若老化趨勢不減,國發會預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增至559萬人,增長幅度約63.1%,2065年再增至715萬人,增長幅度108.4%,屆時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比重達41.2%;同時間,幼年人口數持續下降,預估2030年將減至268萬人,減少幅度12.1%,2065年將減少至159萬人,減少幅度48.0%。

隨之而來的危機是,年輕人撫養比將從2015年每5.9名年輕人扶養1名老人,增加到2025年,每3.4個年輕人扶養1名老人,2065年老年人口超過4成後,台灣每1.2位生產者需撫養1名老年人口。

45年後全台灣每10人就有4老人

試想45年後的台灣,人口約1880萬人,但高齡人口比例超過4成,舉目望去,每10人中約有4人65歲以上,其中還有一名85歲以上的「超高齡」老人。在職場上,近半數由45至64歲組成。

台大社會學教授薛承泰分析,台灣人口關鍵問題在於,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多年低靡不振,自2003年降至1.3後,就被聯合國列入低生育率國家之列,即使政府不斷鼓勵生育,人口減少趨勢仍未能逆轉,相較西方國家1.3就是最低點,台灣1左右的生育率低靡的不尋常。
  
薛承泰指出,2010年馬政府時代即把少子化定調為「國安問題」,並提出一系列因應策略,但年輕世代的薪資無法存錢買房、結婚生子等因素,在在衝擊生育率表現。

年輕人不敢生,「養不起自己、養小孩負擔更大」

《蘋果新聞網》走上街頭實際採訪民眾想法,經濟考量、負擔很大、物價太高成為不願生子的關鍵字。一名李姓年輕學生直言,「都擔心養不起自己,養小孩負擔會很大」,也有林姓青年說,「物價太高擔心無法給孩子好生活。」

負責國家人口政策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坦言,人口結構出現重大警訊:少子化、高齡化成為不可逆的趨勢,但台灣人口必須維持在2千萬人以上,才能保有競爭力。

她說,政府近年積極提出降低年輕夫婦生育負擔的政策,例如「0到6歲國家幫忙養」的育兒津貼、幼兒教育,目前也評估如何透過醫學科技協助,解決工作壓力大導致不孕的狀況,希望到2030年台灣總生育率提升至1.4。她說,「這是一個極富挑戰的目標,但不得不做。」

專家建議:提升大家對家庭的重視,才能挽救生育率

薛承泰則認為,歐洲諸國祭出加碼補助育兒津貼、普設公托、友善職場托育環境等措施,挽救生育率,但當生育率下降到一定程度,這些政策就幾乎沒效果,面對這情況,政府仍應力求維持生育率,不讓其繼續下探。他並稱,要不要結婚生子,對個人來說是「選擇」,對社會來說卻可能是「危機」,提升對家庭向心力的重視度,才是挽救生育率的根本之道。(呂晏慈、吳紹瑜、林惟崧/台北報導)

5 則留言:

  1.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政府要先解決低薪的問題,才著重於少子化,畢竟沒有錢養小孩。
    普101 18 王禔謙

    回覆刪除
  2. 年輕人不敢生,「養不起自己、養小孩負擔更大。」這句話使我認為台灣若要提高生育率,就要先讓年輕人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及金錢撫養小孩,而政府應多多補助育兒,並且提高薪資,讓台灣更美好。

    回覆刪除
  3. 尤其是台灣嬰兒潮世代人口(一九五一至一九六六年出生)數量龐大,今後陸續成為老人,他們的子女約在一九七五至二千年間出生,不少仍在就學需靠父母支持,經濟能夠獨立者並非多數,甚至年過卅不敢結婚生育,遑論照顧父母!
    政府應思索,如何讓這批有史以來最高學歷的年輕人,能配合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來發揮其優勢。當這批年輕人有了安定的工作與適足的收入,他們的父母放心了,政府未來稅收也靠譜了,此時推動年改,即可減少對社會的破壞,也能真正朝永續邁進。

    回覆刪除
  4. 因為經濟的不景氣,許多年輕人不敢下照顧小孩的這項責任,希望在未來幾年,台灣的生育率能夠逐漸回升。pu10133

    回覆刪除
  5. 普101 30 張德文
    面對薪資低靡不振,物價又上漲,年輕人生兒育女的意願自然會降低,再加上有些夫妻也嚮往無子女的生活,生育不再是家庭最重要的功能。政府應該在這方面的政策更加把勁,鼓勵年輕世代增產報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