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獻堂 環球遊記 - 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



生於19世紀末的林獻堂,送給21世紀台灣人最好的禮物!
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88年前,台灣人如何看世界?
台灣第一公民林獻堂,1927年5月15日從基隆出發,
 378天穿越亞歐美菲,遊歷 16國、60餘城市,踏通五洲,17萬字詳實遊記

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在沒有飛機的時代,八十八年前,有「台灣議會之父」、「台灣第一公民」之稱的林獻堂就帶著兩個兒子進行為期一年的歐美深度之旅。《環球遊記》不僅是台灣第一部公開發行的歐美遊記,也是最早一份台灣人看世界的翔實紀錄。
1927年5月從基隆出發,經過香港、新加坡、斯里蘭卡後,再到埃及看金字塔,接著通過蘇伊士運河從法國馬賽登陸歐洲。林獻堂漫遊英國、法國、德國、荷蘭、丹麥、比利時、瑞士、西班牙、義大利。在美國,從東岸的紐約到西岸的舊金山,處處都有林獻堂的足跡,一路上林獻堂以日記、遊記的形式紀錄所見所聞,以台灣為出發點,巨細靡遺的探討歐美各地的風俗民情,同時訴說著台灣在殖民統治下所遭遇到的種種困境,讓《環球遊記》不僅僅是遊記,更像是林獻堂先生赴西方取經的精華手扎,從細膩的文字中更可以看出其豐富的情感和幽默的一面。

《永夜‧不黑——邊緣歐洲 萬里浪遊》




尹萍新著《永夜‧不黑——邊緣歐洲 萬里浪遊》

全書由剛剛獲得「兩岸十大最美圖書設計師」榮銜的資深設計人霍榮齡友情跨刀,每翻閱一頁,都是賞心悅目的絕美體驗。
《永夜.不黑:邊緣歐洲 萬里浪遊》

邊緣歐洲 極光之旅
從亞得里亞海到波羅的海
從盛夏到嚴冬 從永夜到永晝
穿越瑞典、克羅埃西亞、羅馬、維也納、布拉格
瑞典、挪威、丹麥和愛沙尼亞
看見城市的靈魂,看見國家的身世
 
作者憑藉成熟學養、寧靜心境與優美文字,在旅途中細細品味見聞思感,凝結成一篇篇動人故事,傳遞出一種深沉的旅行態度與觀看方式。
●瑞典沉靜嚴肅,盛夏時陽光也稀薄如紗。這富裕而平等的國度優美有序,但也有它獨特的困境。
●克羅埃西亞湖深海闊,美景奇幻,人民憂傷。那片土地上演出過不少離奇人生,作者的家人也參了一角。
●羅馬是歷史與藝術的大觀園,西方文明取汲不盡的活水源頭。成就令人驚嘆,殘酷令人咋舌,與中國的淵源令人感傷。
●維也納冷靜嚴謹,有中年滄桑的空漠意味。它曾是神聖羅馬帝國長期的首都,哈布斯堡王朝典藏的奇珍足以傲世。
●金色古城布拉格,魔法與夢幻之都,城堡巍巍,流水湯湯,是讓人目不暇給的地方。美得令人屏息,憂傷得令人無言。
●嚴冬的挪威,冰封雪鎖的北極圈內是永夜的世界,北極光在天上跳舞。微弱的光線下,天地山海卻展現出更大的壯美。
●丹麥的土地好像會長故事。哥本哈根是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城市,安徒生童話是它的隱型性格、集體意識。
●波羅的海南岸小國愛沙尼亞,脆弱嬌美一如它的標誌,燕子。首都塔林的老城保持了中古的容顏,彷彿凍結在時間裡。

《海上情書》耗時六年拍攝 完整紀錄遠洋討海辛苦


《海上情書》耗時六年拍攝 完整紀錄遠洋討海辛苦

    由金馬最佳紀錄片《跳舞時代》導演郭珍弟及新導演柯能源共同執導的新作《海上情書》,是兩位導演耗時六年,台灣首部關注台灣遠洋漁業的紀錄片。22日更特別在高雄前鎮漁港舉辦了台灣首次在船上放映的電影首映會。船隻本身就是《海上情書》片中的遠洋作業漁船,可說是更能身歷其境,親身體會遠洋作業船員的勤奮和背後不為人知的辛苦。包含高雄市副市長許立明、漁業署遠洋漁業開發中心吳信長主任,和文化局、海洋局、社會局的長官以及多位海洋科系教授、學者,皆撥冗參加這次別開生面也別具意義的電影活動。

    在電影放映之前,還請貴賓簡單參觀了包含甲板作業、漁網作業區、漁獲儲藏室、船員起居休息室、以及用餐的餐廳等,讓前來參與的貴賓和媒體都更體會船上作業的辛勞,也讓來賓們深刻感受到遠洋捕魚,一趟至少三年離鄉背井的孤獨心境。

    許立明副市長表示:「世界鮪魚需求量,至少有一半產量都是由來自台灣高雄前鎮漁港的台灣男人負責捕撈。高雄更是一座海的都市,繁忙的港口、大大小小進出的船隻與各式相關店家餐廳,以及特有的漁業文化,深植在許多人的成長記憶裡,支撐了許多家庭的生活。」許立明副市長自己也是在漁村長大,因此可以更能感受他們的辛苦,也特別感謝這一群默默辛苦打拼的基層工作者,更感謝《海上情書》兩位導演,花費了六年時間,才記錄下遠洋捕魚船員在海上的生活點滴,和討海人的認真打拼。

    而出品人之一慶富漁業,也是船公司老闆的陳慶男先生特別出席這次首映會,和導演與船員表示致意,感謝導演有心要把台灣的遠洋漁業作業情況,介紹給台灣的觀眾,甚至讓全世界也有機會看到,並期盼更多的人能夠理解遠洋漁業的實際辛苦和生活狀況。

    郭珍弟、柯能源兩位導演也在現場分享當初拍攝《海上情書》的源起和點滴,是因為許多台灣的廣大勞動階級,也都像遠洋漁業的工作一樣,晨出夜歸的長時間勞動,為了家庭打拼,但也因此和家庭產生隔閡,「缺乏家庭生活」幾乎是勞動階級的共同經驗。電影想藉由大家更不了解的遠洋漁業工作,感受船員在船上一出去就三年以上,回來孩子就可能出生長大而素未謀面的特殊討海生活。

    現場也找來史上最年輕的漁撈長,也在片中被紀錄捕捉的葉峻輔為代表,和大家分享船上的特別生活。在被問到還不到三十歲就要出去討海,一出門就三年以上,究竟要怎麼交女友,葉峻輔說:「要跟討海人在一起,對方一定要非常獨立,船員自已在船上,也要會處理自己的壓力,面對漁獲不足的壓力,或者精神上的壓力。雖然自己還年輕,但也希望多學習,還把這樣的經驗和知識,傳承給下一代。」最後包括許副市長、吳主任與多位局長、陳總裁和兩位導演一同揮舞象徵著滿載,票房豐收的大旗為《海上情書》之後的上映預祝會有好票房。

    《海上情書》描寫蓄勢待發的遠洋漁船從高雄前鎮出海,台籍幹部率領來自五湖四海的船員,航向太平洋準備大顯身手。他們義無反顧地踏上追逐鮪魚的旅程,而這一追就是三年、六年、九年,甚至一生。波光嶙峋看著教人心醉,卻怎麼也填補不了對家的思念。海上陸地兩個世界,各自過著漫長的時間。男人出海半年後,不靠照片已記不住妻小的模樣;女人在陸上守著家,殷切盼著愛人早歸;而那個出世後尚未謀面的孩子,已經知道對著相片喊爸爸了。

    中國少數民族



    AP752E.JPG苗族

    AP022B.JPG       AP224F.JPG維吾爾族
       藏族

                                蒙古族



    萬聖節 (Halloween)

    萬聖節 (Halloween) 是在每年的十月三十一日,當天晚上打扮得「鬼」模「鬼」樣,愈嚇人愈好。小孩子則忙著挨家挨戶要糖果,而且不忘說句「 Trick or treat, 」 (給糖吃,不然就搗蛋 )。萬聖節究竟怎麼來的?其實在天主教會裡面,十一月一日是諸聖節 (All Saints Day),隔天十一月二日則為萬靈節(All Souls Day,或譯為追思亡者節 ),可以說是萬聖節的起源。

    天主教會將一些生前具有超高德性的信徒封為聖人,以表彰那些信徒,並立為其他信徒所遵循的模範。但因為具有非凡德性的信徒其實不少,只是不為人知而已,對於那些沒沒無聞的人來說,教會未將其立為聖人,好像有點不公平,所以在諸聖節那天,紀念所有被教會冊封的聖人及應該被封為聖人卻未被封聖的信徒。

    其實,早在西元前數世紀,凱爾特人(Celts,居住在蘇格蘭、威爾斯及愛爾蘭等地)便在十月三十一日的時候,慶祝一個名為「 Samhain 」的節日。因為在十月底,活人世界跟死人世界之間的界線會變得模糊,因此死人的靈魂很容易進入活人的世界,跟我們農曆七月開鬼門的傳說很像。在那一天,大家會穿著奇裝異服,在外面遊行,希望能把外面的孤魂野鬼給嚇跑。

    至於南瓜燈的由來,與愛爾蘭的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古時候有個人名叫 Jack,一天到晚喝醉酒。有一天大概又喝醉了,竟然將撒旦哄到樹上,又叫撒旦在樹上刻了一個十字架,結果撒旦被困在樹上下不來。後來Jack 就跟撒旦談條件,如果撒旦能保證他死後不會進地獄,就會把撒旦弄下來,撒旦果真答應。然而他不入地獄,卻也進不了天堂,只好在黑暗世界中不停地遊蕩。撒旦給他一個大頭菜挖空做成的燈籠,裡面放著炭火,讓他在黑暗的世界中能夠找到路。這種燈籠稱為 Jack-o-Lantern,愛爾蘭人在慶祝萬聖節時,都會提這種燈籠。本來是用大頭菜 (turnip )做的,後來愛爾蘭人移民到美國之後,發現用南瓜來雕刻更加容易,所以大頭菜燈就變成了南瓜燈。

    至於 Halloween 這個字的意思,是從 All Hallows Eve (Hallows 指聖人 )而來,即指十一月一日諸聖節的前一天晚上。
     萬聖節的習俗 :面具化裝
    在古時候,如果有旱災或是其它重大的災難,人們便會帶上醜陋的面具,因為他們害怕深夜還在外面遊走的惡靈,如果晚上必須出門,便會戴上面具或用動物的皮毛裝飾自己,希望惡靈認不出他們來,或被醜陋的面具嚇走。
    後來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漸轉薄,慢慢開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出去嚇鄰居 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要大人請吃糖果的趣味習俗。


    以下是住在美國的朋友傳來的照片 與大家分享

     

     


     


     


    高一第一冊L10河流地形補充資料之四

    桃園台地的河流襲奪

    河川襲奪是一個地理學上的名詞,指在河流發育的過程中,相鄰的兩條河由於側蝕向源侵蝕的關係,「低位河」越過分水嶺搶奪「高位河上游集水區的現象,簡稱襲奪。襲奪高位河的低位河稱為「襲奪河」,被襲奪的高位河上游稱為「改向河」,剩餘失去源水的高位河河段則稱為「斷頭河」。
    兩條河間要發生河川襲奪現象,必須要有三個初始條件:
    1. 兩條河川間的距離不能太遠。
    2. 其中一條河川的側蝕或向源侵蝕強烈。
    3. 必須一條為高位河、另一條為低位河

    因為襲奪河匯入改向河後流量增加,以及改向河落差增加使得侵蝕基準下降,所以搶水河及改向河流水侵蝕力增加而產生峽谷河階。斷頭河則因失去集水區,呈現谷大水小的「無能河」情形,容易發生堆積,部份斷頭河因河道平緩產生埤塘,例如臺灣宜蘭雙連埤,而其支流匯入處則容易形成沖積扇。改向河與斷頭河的舊河床形成新的分水嶺,稱之為「風口」。由於集水區河道改變使得下游水源分配發生變化,對於用水量較大產業如農業、居民飲用水以及河道運輸造成衝擊,搶水河下游水量增加有利發展,斷頭河下游則減少供水。

    桃園台地的河流襲奪
    桃園台地為古石門溪所沖積而成的沖積扇平原。但在古石門溪上游發生河川襲奪後,桃園台地的河流多荒溪型河流,而缺乏穩定供應的水源。因此清代墾民在入墾桃園台地後,多以興建埤塘來供應灌溉所需的水源,但仍無法完全掙脫「看天田」的困境。 

    台北盆地形成前,古大漢溪和古新店溪是獨立入海的兩條河,大漢溪自源地以降,河道多有曲折,在石門以上呈東西走向。早在台北地區還是一片山地時,大漢溪在石門流出山區後,就直接由石門直接向西逕流入海。台北下陷成盆地後,古新店溪轉往北流,同時加速了上游的向源侵蝕作用,源頭逐漸向南切割山谷,於是越來越靠近山谷另一邊的古大漢溪。大約在三萬年前,於石門發生河川襲奪,古新店溪切穿山谷,地勢較低的古新店溪將古大漢溪襲奪,大漢溪於石門附近直角轉彎,下游的大漢溪改道北流,轉向北北東流入台北盆地,現今的桃園台地群是大漢溪被襲奪前所堆積的古石門沖積扇。大漢溪改向後流量增加,侵蝕基準下移,導致河流急速下切,原有的河道因而形成高起的河階地,遂在大漢溪沿岸有數層與河流平行的直行河階地形,形成規模龐大之大溪河階群
          大漢溪的河階群<br />P.<br />
    在大溪河階群之中,面積較大、較明顯的河階台地稱為「坪」,例如:阿姆坪、大溪坪、大灣坪。最高的一階就是地名為「三層」的地區,次一階的地區地名就是「二層仔」,最低的一階也就是「月眉」地區。位於上下階中間的第二層,既沒有上層山區蜿蜒的交通不便,也沒有下層窪地的水患之虞,適合開發與居住,因此成為最早開發、也是繁華所在的大溪市中心



    高一第一冊L10河流地形補充資料之三

    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
    基隆河發源於新北市平溪區分水崙,但其水系最遠源流則為其支流芊蓁林溪,發源於獅公髻尾山(又名火燒寮山)東偏北側標高約560公尺處,水系河長約96公里,流域面積493平方公里。主流從新北市平溪區起始後,流經新北市瑞芳區,進入基隆市暖暖區七堵區、新北市汐止區,再進入台北市,流經南港內湖松山中山士林大同北投,最後於關渡匯入淡水河。
    雖然台灣因平地範圍狹窄,淡水經常直流入海保存不易,使台灣的主要河川多為荒溪型態,豐水期與枯水期差異極大,甚至可能見底。唯基隆河是少數終年有水,足供行船,從來不曾乾涸的河川。
    基隆河上游往東北東方向流動,經三貂嶺後,轉向北北東,經過侯硐後河谷逐漸開闊,並轉向西流,自瑞芳以下,河道十分曲折,流經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汐止、南港之後進入台北盆地,在關渡附近匯入淡水河。
    上游從源頭自瑞芳約30公里,發源於平溪菁桐附近,與相鄰之景美溪支流大溪墘溪呈谷中分水,河谷狹窄呈V字形,谷中巨礫遍布,岩床裸露,瀑布壺穴地形特別發達。十分到平溪一帶受到新世晚期地震和火山等作用的影響,河階分布,向東流經十分瀑布後開始深切,形成峽谷地形,回春地形特別明顯,著名的有嶺腳瀑布、十分寮瀑布、野人谷瀑布、暖暖壺穴與大華壺穴等。至三貂嶺附近向東北東的流路驟轉為北向,並在瑞芳附近急轉向西,形成曲流。流經瑞芳之後進入和緩起伏的丘陵帶,河谷漸開闊,至八堵、松山及汐止之間有廣大的河床平原,在南港附近進入臺北盆地。進入臺北盆地後進入下遊河段,一直到關渡為止,由於河床為沖積層,土質鬆軟,呈顯著的自由曲流,蜿蜒穿梭於臺北盆地  
    十分瀑布的形成,是因為當河床高度有落差時,水流因垂直落下而形成一片類似用水做成的布幕
    瀑布

    壺穴(河水夾帶的礫石,陷入河床的凹部後,不停的旋轉,河床經過長久的鑽蝕,就形成這樣的一種地形。沿著基隆河谷,可以看到岩石上有許多這樣的地形,奇形怪狀,是基隆河上游的重要天然景觀)
    基隆河的河道曲折,且上游的平溪山區為臺灣雨量最多的地區,因此每當颱風或豪雨來襲時,易造成下游地區的水患,故進行兩次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第一次於1964115日至1965719日處理士林段的基隆河,原河道後來填平,東岸為基河路,西岸為士商路接承德路四段。第二次於19911111日至19931110日,在大直松山內湖南港段實行第二次的工程,以利於基隆河洪水的宣洩。但工程完成之後,雖然臺北市段的水患獲得改善,但因河道縮短使得漲潮時潮水逆流而上,造成在降雨量大時,中游的汐止基隆市五堵等地區反而經常發生水患。後於2003年到2005年間在瑞芳興建員山子分洪道,在洪水產生時,將上游流下的部分洪水經由分洪道直接排入太平洋,對中游地區的洪水防制具有相當效果。
    這種地形是指河流蜿蜒像蛇行的流路,河流兩側的地形十分不對稱,突出的一側將山坡切割開來,凹入的一側形成階地,基隆河在八堵下游一帶,這種地形別發達。
    關於松山段的截彎取直,在前臺北市長黃大洲的《改造:基隆河截彎取直紀實》一書中提到:數值模擬的結果,若是只有截彎取直,和原公告的內湖堤線(沿著河灣而建)相較,因為蓄洪量降低,河水水位會提高,因而低水水槽必需特別挖深。因此將截彎取直視為都市更新開發計畫,比較恰當。事實上,截彎取直後的產生的「新生土地」,造就了內湖科技園區和明水路的新興住商混合區,以及舊宗路的新興商業。
    1993年基隆河截彎取直段衛星影像
    基隆河截彎取直,紅線為舊河道,藍線是目前河道
    截彎取直
    截彎取直第一次
    1965年,政府對基隆河進行了第一次的截彎取直工程動工,將環繞劍潭、士林的舊河道填平,
    另外在社子島上開鑿一條新河道,將這段河道拉直。現在的基河路,就是當年截彎取直之前
    的基隆河舊河道的舊址。1963年葛樂禮颱風狂掃北臺灣,讓士林地區造成重大的水災,社子
    地區也淹水了三天。許多專家認為,基隆河在士林地區的彎曲河道不利於洩洪,是淹水的原
    因之一。政府於是展開整治工作,將現在士林區公所現址的基隆河舊河道填平,另外開闢較
    直的新河道。兩地之間則新建了百齡橋;而位於士林夜市旁的基河路和士商路,原來是基隆
    河舊河道,截彎取直改道工程後原本計劃開闢成人工湖,後來因為缺乏經費而於68年填平。
    截彎取直第二次
    這項整治計畫工程的內容,主要就是將大幅彎曲的河套拉直,同時興建與加高兩岸堤防、新河槽開挖、整理河川地及綠化、低水護岸、興建抽水站等。此外,中山橋改建、麥帥橋延長與橋樑橋基加固等工程也在工程範圍之內。截彎取直的主要目標,是使基隆河兩岸達到200年洪水重現期保護標準。

    其中,基隆河河道截彎取直的範圍,是從南港的南湖大橋,到圓山中山橋,全長17.4公里。其中,的上游南湖大橋至成美橋段,稱為「小彎段」,長度4 .1公里;成美橋至中山橋段,稱為「大彎段」,長度13 .3公里。1994年5月,完成了大直橋到成美橋之間的三個大彎,以及將金泰段和舊宗段的三個曲流拉直。但工程完成之後,雖然臺北市段的水患獲得改善,但因河道縮短使得漲潮時潮水逆流而上,造成在降雨量大時,中游的汐止、基隆的五堵等地區反而經常發生水患。後於2003年開始在瑞芳興建員山子分洪道,以試圖在洪水產生時,將上游流下的部分洪水經由分洪道直接排入太平洋。
    截彎取直工程完成後,產生了數百公頃河川地,造就大直、內湖的新興工、商業用地和河濱
    綠帶景觀遊憩區,大佳河濱公園就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後,所產生的一段長約12 公里的河濱綠
    地。
     


    冰島電價便宜 企業搶進駐

    冰島電價便宜 企業搶進駐

    2015-10-30 14:57:30 聯合晚報 編譯陳澄和/綜合報導

    冰島的便宜電價讓企業搶進駐。 情境圖/ingimage

    分享
    很多人都知道冰島擁有全世界最乾淨的能源,因為該國的電力幾乎100%是來自水力發電、地熱等再生能源,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冰島的電價也相當便宜。
    冰島國家電力公司Landsvirkun提供給電力買主的價格低到每度電(kWh)4.3美分,即使加上20%的公司稅,相當便宜的電價仍然吸引許多消耗大量電力的公司,像是數據中心、甲醇廠、矽金屬生產商,特別是製鋁業者,紛紛到冰島設立據點。
    例如,世界第三大鋁廠美國鋁業公司(Alcoa)自2007年就在冰島東部的雷達費約杜設立煉鋁廠,而Rio Tinto Alcan和Century等世界級大鋁廠也都在冰島設廠。
    不過,比較各國的電價實際相當困難,因為每個國家的電價都有住宅、商業和工業費率的區別,美國各州的電價甚至會有很大的差異,若計入補貼、獎勵等因素,情況又變得更複雜。

    鳥松泥火山再噴 民團促停環評

    鳥松泥火山再噴 民團促停環評

    2015-10-30 03:24:56 聯合報 記者徐白櫻/鳥松報導

    反國道7號自救會成員與環團人士在鳥松泥火山旁陳情,要求停止國道7號規劃案。 記者徐白櫻/攝影

    分享
    鳥松泥火山日前再度噴發,反國道7號大寮自救會與環保團體昨天以「泥漿噴發激烈、旗山斷層活躍」為由,要求立即停止環評。

    但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表示,此案已進入二階環評,依規定必須執行完畢,歡迎自救會與環保團體在環評會議上表達意見。
    鳥松區興農路泥火山今年第二度噴發,26日晚間噴發至28日清晨結束,反國道7號大寮自救會、水資源保育聯盟與健康婆婆媽媽團等組織關切,昨天下午邀集20幾人前往噴發處開記者會。
    反國道7號大寮自救會長簡志強說,國道路線穿越旗山斷層,泥火山距離國道7號預定路線僅百餘公尺,根據學者調查,泥火山活動力頻繁,顯示旗山斷層活躍,應先停止環評,完成地質調查,並公布旗山斷層位置。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高雄分會理事長黃義英表示,近來高雄連續發生中林路、大寮鳳林路崩塌,以及88快速道路裂縫等重大意外,顯示旗山斷層附近地質很脆弱,政府應停止國道7號興建與環評。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表示,國道7號案進入第二階段環評,正進行「範疇界定」,環保署接受申請後必須依法執行,走完環評程序,程序公開,歡迎自救會與環團參與會議表達意見。

    台灣登山王 法車手奪百萬首獎

    台灣登山王 法車手奪百萬首獎

    2015-10-30 22:13:45 中央社 台北30日電

    法國車手莫尼爾(Damien Frederic Monier)今天在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以3小時34分19秒86勝拿下冠軍,抱走新台幣100萬元的獎金。
    2015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今天在花蓮展開,賽事吸引來自32個國家或地區的412位車友參加,參賽選手中最受矚目的是新科環西登山王,西班牙車手弗萊爾(Omar Fraile),這是本項賽事首次有在同年拿到世界自由車公路賽三大賽(環法自由車大賽、環義自由車大賽、環西自由車大賽)登山王的車手共襄盛舉。
    另外,倫敦奧運金牌好手,丹麥的韓森(LasseNorman Hansen)也來台參賽,是本次賽事的另一位焦點選手。
    莫尼爾最後以3小時34分19秒86榮膺台灣登山王,台灣首位世界一級職業隊車手馮俊凱則以3小時38分19秒24排名第7,是台灣選手中表現最佳者。
    莫尼爾表示,這是個很艱難的賽段,尤其最後10公里幾乎是一路往上爬,能夠在如此艱難的賽段奪冠真的很開心。
    馮俊凱表示,他的策略是在最陡的賽段盡量往前跟,可惜有一點失算,有一段為了跟上兩度拿下冠軍的丹麥車手艾伯森(John Ebsen)而損失了不少體力。
    馮俊凱說,台灣KOM是場國際知名的大賽,有很多歐美選手跟他打聽這項挑戰賽,表示聽說這場很艱難,大家都對來台參賽躍躍欲試,身為地主車手,他當然全力支持台灣KOM。
    台灣自行車登山王的挑戰路線是從近乎海平面,海拔接近0公尺的花蓮七星潭海邊,經太魯閣大橋、天祥、新白楊、碧綠神木、大禹嶺,抵達海拔3275公尺的終點合歡山武嶺,總長105公里,參加者還必須在6.5小時的時限內完成挑戰,對所有參賽者來說都是極為嚴苛的考驗。

    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 背景與歷史簡介

    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 背景與歷史簡介

    2015-10-30 00:22:33 中央社 北京29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決定放寬現行的人口政策,未來將允許所有的夫妻生育兩個子女,等於宣告終結了實行三十多年的一胎化政策。
    不過目前並不知道實施的細節或是詳細的規定,但是從字面上的推敲,仍然將保留計劃生育的精神,人口還是由國家主導控制。
    多年來,中國大陸的一胎化政策普遍受到批評,但是對中國大陸而言,也有其所謂必須如此的說法。
    以下是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的背景與歷史簡介。
    中共建政初期,可能是受到人口學者馬寅初理論的影響,主要考慮糧食、教育與醫療等社會福利與勞動力的平衡,對人口總數採取了直接控管的措施。
    到了1979年,中國政府在直轄市、省以及自治區實施強制性的生育控制,一對夫妻只能生育一個小孩,並對超生子女採取行政處分、罰款等措施。
    1979年下半年,計劃生育成了中國大陸全國性的措施,除了部分偏遠地區的農村和部分的少數民族可以生育兩個小孩之外,各地全面實施上環(女性避孕器)、人工流產、絕育等干預措施。
    這種做法震驚了國際輿論,對中國大陸的計劃生育政策屢屢提出批評和抨擊。
    當年許多偷渡到歐美國家的中國大陸移民,時常宣稱自己是中國大陸一胎化政策的受害者,並以此為由提出申請政治庇護。
    到了1990年代,中國大陸政府加強管制,到了2000年出生率為1.2%左右,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甚多。
    這段期間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發展,計劃生育的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社會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
    不過先前中國大陸官方也曾多次釋放「可能放寬計劃生育」、「將會開放二胎」等等的消息。1041029

    高一第一冊L10河流地形補充資料之一

    石岡水壩-埤豐橋間大甲溪河床新地貌
    石岡水壩-埤豐橋間大甲溪河床新地貌
    大甲溪流域
    文.圖/莊文星
    大甲溪全長140公里,為臺灣四大河川之一。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雪山及南湖大山之群彙,主要支流有七家灣溪、南湖溪與合歡溪等。大甲溪之發源地思源啞口(匹亞南)鞍部為一有谷無水的風隙,大甲溪以此風隙與蘭陽溪分水,成為一通谷。大甲溪面積遼闊可分為三段,從高山源頭至德基為大甲溪上游,從德基至石岡壩為大甲溪中游。最後經甲南至清水出海口注入臺灣海峽,為大甲溪下游。

    大甲溪流域為臺灣水資源最豐沛的河川,其中,上游有德基、青山、谷關、天輪和石岡等水壩,是全國水力發電之重鎮。

    大甲溪發電廠

    馬鞍發電廠
    石岡水壩位於大甲溪下游,是一座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水壩,可供應大臺中地區的民生和工業用水。921地震,石岡水壩恰為斷層經過,壩體北側出水口閘門遭強力剪力破壞,南北二側高低落差達7公尺,嚴重毀損。災後重建,留給後人憑吊。

    石岡水壩位於大甲溪下游,行政區域隸屬台中縣石岡鄉,為大甲溪流域綜合開發計畫中最下游的水庫,其功能在於調節尖峰發電尾水與流水資源,以作為台中地區灌溉及公共、工業用水,承上啟下充分發揮各標的最佳經濟效益。水壩全長700多公尺,目前石岡水壩與鯉魚潭水庫聯合調配運用供應大台中地區220萬人口每日110萬噸公用給水,及由石岡水壩供應1300餘公頃農業灌溉用水,以充分利用水資源。因石岡水壩建在車籠埔斷層帶上,在921強震之下造成巨型的石岡壩15至18道閘門斷裂受損



    由於位處車籠埔斷層破裂帶,而於埤頭-東勢之埤豐橋東側大甲溪河床,斷層高低落差大,水流湍急就誕生了埤豐瀑布。埤豐瀑布斷層破裂帶由於正處於錦水頁岩地層分布區域,破裂軟弱的岩層,不耐風化與河流沖刷侵蝕。2001年7月29日桃芝颱風來襲,強風大雨,大甲溪中上游發生嚴重的土石流。大甲溪河水暴漲,滾滾激流沖刷而下,埤豐瀑布就逐漸的消逝。地震災後加上多年來的暴雨、山崩、土石流,大甲溪河床瞬息萬變,至今日又有了新的地貌,在強力水流沖擊橋墩與河岸防波堤下,河道雖不斷地整治,希望能保持河道暢通,大雨時不要漫流氾濫,但此地貌恐怕也可能無法維持長久。

    大甲溪石岡壩-埤豐橋-埤頭山河段地層屬錦水頁岩,岩性軟弱不強硬。而於埤頭山-后豐大橋-頂角潭等大甲溪河段為三義斷層之舊址與車籠埔活動斷層所經之路,地質條件差,河床與沿岸地形改變急遽,整治不易。


    神岡─清水段大甲溪下游沿岸為大肚臺地邊緣地帶,主要為頭嵙山礫岩地層與紅土礫石臺地。二者礫石來源大多為雪山山脈之石英岩,岩質堅硬為良好之碎石骨材,河流二側沙石場林立,不當的砂石採掘常造成邊坡不穩定。大雨侵襲時期,土石流常造成大甲溪河流阻塞,易發生氾濫成災,河道變遷,瞬息萬變。

    摘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第2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