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名故事 留住有溫度的集體記憶 中國搶救「地名文化」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曾將「地名」喻為「人類歷史的活化石」。然而,據中國第二次地名普查資料顯示,近30年來,中國有6萬個鄉鎮名稱和40多萬個建制村名被拋棄。
浙江嘉善(取自網路)
浙江嘉善(取自網路)
如果故鄉只剩地圖上的一個標識,家門口的路再不復往日的名字,相信很多人的「鄉愁」將難以寄託。近期,《新華社》記者跟隨浙江省民政廳展開專項調研,走過近10個縣市、鄉村,對如何更好地搶救「地名文化」有了更多反思。
「活化石」不等於「過去式」
「地名是分布在歷史長河裡的時空符號,構成了獨特的識別、命名和交往文化,記錄了人類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輝煌,記錄了戰爭和疾病、浩劫和磨難、變遷與融合……」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羅衛紅說,這些都是重要的「集體記憶」,理應時常「溫故而知新」。
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嘉善」二字,便與「地嘉人善」的鄉風民俗有關。清朝光緒年間《嘉善縣誌》:「因舊有遷善六鄉,俗尚敦龐、少犯憲辟,故曰嘉善。」另據史料記載,江南最早的慈善機構「同善會」,明萬曆年間在嘉善成立;同時期當地出版的《了凡四訓》,則是江南地區最著名的勸善文之一。
「既生長於為『善』之地,當深諳富足、平和、謙遜之可貴。延續到今天,老祖宗的基因還是有所遺傳的。」作家邊適曾這樣回憶故鄉。為了更好弘揚「地名文化」中的善元素,吸引年輕人秉持「行善」之念,今年8月,浙江省民政廳在嘉善拍攝了首部公益微電影。

浙江舟山(取自網路)
浙江舟山(取自網路)

嘉善之善、昌國之昌

又如舟山有地名「昌國縣」。一個當時僅有幾千人口的小島,何以能夠昌國?或許如今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浙江省區劃地名學會副會長、舟山群島地名文化工作室主任王建富告訴記者,王安石當年用寥寥數語道出了其中的玄機:
舟山「東控日本,北接登萊,南亙甌閩,西通吳會,實海中之巨障,足可以昌壯國勢焉」。就這樣,他將建縣問題上升到保護海上絲路安全和國家富強的戰略高度。直到現在,「昌國」地名仍然存在於舟山的行政區劃中,以這樣一種獨特的存在方式銘記著舟山人的家國歷史。
浙江大陳(取自網路)
浙江大陳(取自網路)

大陳與一碗麵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超過600年歷史的江山古村落——聚居多為汪氏後裔,卻取名「大陳村」。家喻戶曉的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麵》,吟誦著此處地名的來歷。
江山市地名辦副主任曾慰介紹,遷居此處的汪氏祖先小名「大陳兒」,27歲時生母病故,父親又娶庶母。悲憤交加之下,他便外出遊學行醫10餘年,直至庶母90大壽,方回故里。庶母得知,親自端出一碗壽麵,下臥三隻荷包蛋,寓意「見面有子」,方冰釋團圓。
村支部書記汪衍君說:「媽媽的慈愛,遊子的祝願,全都濃縮進了那碗大陳麵。」所以直到今天,大陳村人邀約客人,總會煮上一碗大陳麵。

修復「地名」座標,折射美麗家園

「地以人傳」——現代化的街鎮日新月異,多元時尚的價值觀碰撞著古老文明,有選擇地修復一些「地名」座標,並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或是我們對美麗家園、美好生活的有益闡釋。
浙江上虞(取自網路)
浙江上虞(取自網路)
上虞,位於浙江東部曹娥江畔。酈道元《水經注》引《晉太康三年地記》,《會稽舊記》等均有著述此處與舜帝之淵源:「舜與諸侯會事訖,因相娛樂(娛通虞),故曰上虞。」
上虞人感念舜治大恩,把其治理過的江河稱作「舜江」,開挖的井稱作「舜井」,而其會百官之地則曰「百官」……「這些地名,時刻激勵著當地的官員與百姓奮進。」浙江省區劃地名學會副秘書長王嘉淳說,造福一方、百姓不忘,方是流傳千古的政績。
麗水米岩山有一個古老傳說,當地有個窮苦少年,靠砍柴為生卻難以飽腹。一日,他餓得奄奄一息靠坐於巨石下,岩石縫中突然開始掉米,讓他飽餐了一頓。此後,他便天天接米,當他打算用鐵棍撬寬縫隙接取更多的米時,下來的卻是碎石,一粒米也沒有了。禍生懈惰、勤勞致富——「米岩山」的地名背後,便包含了這樣一個道理。

米岩山與仙霞關

江山保安村的「仙霞古道」貫通浙閩兩省,全長120多公里。唐末黃巢起義軍所辟,南宋變為官道。其上有「天設之雄關」仙霞關,鄭成功曾於此駐守,亦是商賈、文人交往之地。
浙江仙霞關(取自網路)
浙江仙霞關(取自網路)
「曾聞戰鼓驚天地,又看商賈喧嘩池」、「幾多繁華成往事,漫步老街牽遐思」。保安村原黨支部書記管立騰說,「仙霞古道」作為一個地名座標,內涵何其豐富。「修舊如故,原汁原味,這是我們開發此處作為特色旅遊項目的初衷」。拾級而上,既見烽火年代的碑文城牆,又現和平年代的男耕女織,如今,這裡還是許多年輕人戶外活動的重要聚集地。

「我們早已過了大拆大建的時期」

據民政部門統計,目前浙江省初步符合國家標準的地名文化遺產總共有727處,其中千年古城(都)7處,千年古縣38處,千年古鎮110處,千年古村329處。
「我們早已過了大拆大建的時期,現在要做的,應當是讓更多人知道那些歷經漫長歲月依然保留下來的地名文化的價值。」羅衛紅說,尤其是從地名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宣傳入手,重塑百姓的精神家園與地方文明脈絡。
從2012年起,浙江省在修訂《浙江省地名管理辦法》時,已明確把地名文化遺產內容納入規劃,確立了地名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地位。2015年5月,由浙江省民政、文化、旅遊等5單位聯合開展的「浙江省千年古鎮(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啟動。

浙江全面保護古地名

根據《浙江省關於加強古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及宣傳的實施意見》要求,浙江各縣、市的民政部門將逐步建立起分級、分檔的古地名文化保護名錄,以更加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古地名的調整與變動。
羅衛紅說:「今後,浙江千年以上的古地名,原則上將不允許變更或撤銷。500年以上的,凡納入古地名文化保護名錄,也不能輕易改變或撤銷。村鎮合併中,凡是出現需要撤銷、變更地名的情況,必須經過各市縣地名專家委員會的評估認定,並廣泛聽取和接受當地群眾的意見。」

2 則留言:

  1. 希望那些被拋棄名字的鄉鎮可以把名字改回來,這樣就可以重塑百姓的精神家園與地方文明脈絡。
    20614 劉奕和

    回覆刪除
  2. 如果要把地名改回來,就把北京改回北平吧,順耳多了 J20216 游勝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