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組織串聯救災

 


【太空組織串聯救災】​
這圖片是新加坡大學遙測及影像處理中心(CRISP) 使用台灣福衛二號拍攝的多光譜影像,分析、標定 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淹水地區。左圖為災前影像,CRISP 團隊用藍色將淹水區域標記在這張圖上;右圖為災後影像。​
遙測衛星可大面積取像,並利用軌道設計,讓衛星週期性再訪,針對某一地區大範圍拍攝,利於國土監測、災害防治應用。​
現在有好幾個防災救難的跨國合作體系,主力是由太空機構串聯起來,在危急時刻分享衛星資源勘災。像是「太空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International Charter on Space and Major Disasters)、「聯合國衛星運作應用計畫」(UNOSAT)、「守望亞洲」(Sentinel Asia)等等。​
當地時間 2011年3 月 11 日 14:46,日本仙台外海在發生芮氏規模9.0地震,引發十公尺高海嘯,掀起空前的複合型災害。​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 隨即調度自家的 ALOS 衛星,同時 JAXA 也向守望亞洲、國際太空救災憲章等單位發出訊息,請求緊急取像。​
各國遙測衛星紛紛出動~​🛰🛰🛰
泰國地理資訊與空間技術發展局(GISTDA) 用 THEOS 衛星拍攝日本東海岸;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 則用 CARTOSAT-2 衛星取像仙台地區……​
同為守望亞洲的會員,太空中心也立刻安排福衛二號取像,隔天上午便取得了日本岩手縣、仙台市一帶的影像,分送至台大、師大、中大、成大等中心分析處理,同日就將影像提供給 JAXA,也傳送給台灣的國家災防中心參考。災區監測工作持續到 3 月 24 日。​
在這些遙測衛星中,福二是相當特別的衛星。它具備「每日再訪」特性,每天以幾乎相同的時間、幾乎相同的角度通過同一地區,準時可靠。​
一旦發生災害事故,福二就能迅速排程拍攝,每天一圖,短時間內就能累積多幅圖像,密集勘察環境變化。在當時的全球商業遙測衛星中,只有福二具備 #每日 再訪性,也因此在災難救助領域打響名號。​
在跨國太空防災救難組織的「動員」之下,有 14 個國家及區域組織、27 個衛星對日本展開密集觀測,得到約 5700 幅災後衛星影像,是太空科技跨國救災的好範例。​
P.S. 福衛二號 2016 年退役,現在地球遙測任務由福衛五號接棒,每兩日再訪。​
🔎參考資料
(1)Kazuya Kaku, Noriko Aso, Futoshi Takiguchi,〈Space-based response to the 2011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Lessons learnt from JAXA's support using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Volume 12, June 2015, Pages 134-153
(2)守望亞洲網站,20110311東日本大地震取像紀錄(太空中心以上級單位
國家實驗研究院
的名稱為代表,標示為 NARL)
(3)科技大觀園,〈太空研發與區域合作(三): 參與防災救難網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