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應用地理上課講義~糧食問題

糧食資源

人類生產技術雖然不斷進步,但二十一世紀仍有九億以上的人口處於長期飢餓狀態,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3%;相對地,全球也有十億的人口體重過重,致力於減肥。全球糧食供需明顯出現失衡現象。

人口成長與糧食供應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近百年來,世界人口快速增加,2017年已達75億人,全球糧食供應議題,備受重視。

環境負載力



環境負載力是指一地的環境系統所能提供的生活資源與容納汙染的能力。環境負載力會隨著自然環境、資源數量、生產技術和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而有所變動。技術進步、經濟發達可提升環境負載力,供養更多人口;而人口壓力太重,導致環境退化,環境負載力將隨之降低。在探究人口與環境的關係時,除「一個地區可以容納多少人」的環境負載力外,也可從「一個人生活需要多少土地」的生態印跡概念來思考。

生態印跡
生態印跡是指一地人口在一定生活水準時,每年須從多大的土地獲取資源和服務。生態印跡的計算,通常是從人類消費的資源與產生廢棄物的數量,換算成提供資源和吸收廢棄物所需的生態生產性土地(具有持續性生產能力的土地)面積。這些生產性土地,包括了林地、漁場、牧地、建築用地、耕地與化石能源地等2014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出報告,世界每人平均生態印跡需2.84公頃,比起2000年的2.18公頃有擴大的趨勢。其中公布的資料中,以卡達15.6公頃最大;最小的是厄利垂亞,僅0.5公頃生態印跡的大小,常和一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生活消費方式關係密切。由於不同國家的居民,對貨物與服務的消費量、資源的使用量和廢棄物的生產量不同,各國生態印跡大小也不一致。如果所有人類的生活,比照菲律賓的水準,則全球只有三分之二的環境負載力carrying capacitybiocapacity被使用;但若比照中國大陸美國的水準,則分別需要有二個、五個地球才能負擔人類的需求。

當一個地區的生態印跡超 其環境負載力,即出現生態赤字, 反之則為生態盈餘。歐盟波斯灣產油國,皆為生態赤字國家,臺灣亦然。這些國家大部分依賴進口資源以支持目前的生活水準,不僅消耗其他國家的資源, 甚至挪用後代子孫的資產。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須思考生活方式的調整,以求未來的永續發展










糧食的供需關係

決定糧食供需的關鍵,一是需求面,二是供給面。就長期而言,全球的糧食需求增加,但是供給增加有限。糧食需求的增加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人口數量增加
1950年全球人口約25億人,2017年達75億人,六十多年來人口成長為三倍。大量增加的人口,使得穀物成長量隨之提升(圖3-5)。
二、飲食結構改變
全球每人每日平均消費食物的熱量,已由1960年代的2,280大卡/人/日,提高到2000年代的2,800大卡/ 人/日;尤其是開發中國家隨著經濟成長,所得增加,對於糧食、乳、肉製品的消費增加,擴大了糧食作物的需求,其中不少的糧食作物,是以禽畜的飼料形式,投入到畜牧部門之中


糧食供給有限的兩個主要原因
一、耕地面積增加有限
世界耕地面積的增加,在二十世紀最為快速,邁入二十一世紀,耕地雖有增長情況,但受到了工業汙染、水土流失、土壤鹽鹼化和沙漠化等環境問題造成土地退化,以及都市擴張和交通建設占用部分農地,有時耕地面積反而有減少的趨勢。依據聯合國糧農署的統計, 1990年全球耕地有14.09億公頃,但2000年為14.00億公頃,2010年只剩下13.88億公頃,惟2014年又增加到14.17億公頃。

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常有後遺症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常須配合如綠色革命中的品種改良、加強灌溉、增加農藥和化學肥料的使用等措施,才能產生顯著成效,許多亞洲中南美洲國家都因綠色革命而農產大增。但大量施用農藥和化肥,也造成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威脅人體健康等負面效應。此外, 綠色革命需大量資金挹注,因而資金充裕的大地主獲利遽增,貧窮小農收入仍然微薄,貧富差距更形擴大。
1990年代發展的基因改造作物,具有單位面積產量高、生長期短、適應環境能力強、產品保存期限長、耐運輸等優點,因而全球種植面積不斷擴增,由2000年的0.4 億公頃,提高到2015年的1.80億公頃。但是人類食用基因改造作物的產品,可能會影響健康,且種植範圍迅速擴散,壓迫其他物種生長空間,也可能降低生物多樣性,增加生態環境的風險,基因改造作物的推廣仍有疑慮。















二、世界糧食問題的形成


2010年,全球每天有九億以上人口缺乏足夠的食物,約有25,000人死於飢餓及其相關疾病,即每3.5秒就有一人因飢餓而死亡,世界糧食問題相當嚴重。
 糧食危機就是糧食的不安全狀態,當人們無法得到維持生存及健康所需的足夠食物時,即出現糧食危機
處於糧食危機的國家,因糧食短缺,糧價上揚, 常發生饑荒現象;也易導致國內物價攀高,甚至引發通貨膨脹、政局動盪等問題。如在20162017 年,東非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肯亞面臨60 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一些作物因而歉收,並導致糧價飆升,如索馬利亞玉米和高粱的收成估計比平常減少75%,衣索比亞也有五分之四的作物歉收,而肯亞的玉米價格也漲了大約三分之一。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糧食價格大幅攀升讓東非許多家庭買不起糧食,可能再度出現大規模饑荒事件,其中索馬利亞北部,在2017 年已傳出有人餓死的慘況。
糧食危機發生的原因,通常是供需和價格問題。1990年代中期後,世界糧價不斷上漲,主要原因有三:
一、石油價格上升
肥料價格和運輸費用隨之提高,農業生產成本增加
二、生質燃料的需求大增
愈來愈多的玉米、大豆等糧食轉為生質能源,造成這些糧食供應緊張,價格上揚。根據研究,一輛SUV運動休旅車加滿油箱一次的生質燃料,相當於一人一年的口糧。歐美先進國家極力發展生質能源,對貧國窮人而言,等於是富人的汽車吃掉窮人的麵包。
三、金融期貨市場的投機行為助長糧價飆
美國是小麥、玉米和大豆的最大出口國,但一半產值是由期貨市場的買家所擁有。紐約華爾街投資客可說是世界穀物的最大囤積者,賺取暴利的炒作行為,導致開發中國家糧食的進口成本大增。




糧食分配不均

目前全球糧食生產總量,可供全球人口食用,所以全球糧食危機根源,不在生產不足,而在嚴重的分配不均。
由於各地的自然環境、生產技術、人口數量差異甚大,全球糧食分配明顯不均。就洲別而言,非洲產量雖比大洋洲多,但也因人口較多,每人平均分配量為各洲最低;亞洲的總產量雖多,但因人口數量龐大,每人平均分配量亦少;美洲歐洲的產量多,每人平均分配量也很高
另外還有兩種情況,使得糧食分配不均的問題更形複雜。一是部分糧食作物轉為其他利用,使得糧食的總供應量減少。儘管全球有九億的飢餓人口,但仍有大量糧食作物充當禽畜的飼料,或用來發展生質燃料以世界每人平均每年糧食食用量180 公斤計算,2013 美國用來生產乙醇燃料的玉米多達13,040 萬噸,即可供7.2 億人口食用一年
二是各地糧食消費能力不一,有些地方無力購買糧食。通常糧食不足的地方, 經濟發展也較遲緩,居民消費力有限,因而即使糧食運抵缺糧區後,有時售價超過當地人民的購買能力;而無法售出的糧食,有些因久放而腐壞耗損,以致量少價揚,惡性循環之下,消費市場又更為縮小。
食分配不均,造成營養過剩及營養不足兩類的營養不良問題








區域饑荒問題及其成因

對個人而言,因為貧窮而無法獲得足夠的食物和營養,這是飢餓問題。對國家而言,國內眾多百姓的飢餓,則是形成饑荒問題。
2015年國際上以每人每天收入低於1.9美元作為貧窮指標,並將處於這種困境的貧民列為飢餓人口。在飢餓地圖中,飢餓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大多屬於開發中國家,尤以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為主
亞洲的飢餓人口數量高居全球之冠,但因人口總數多,故比例較非洲為低,主要分布在南亞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這些國家人口眾多,水患、乾旱等天災頻仍,導致饑荒嚴重。伊拉克阿富汗則因連年戰爭衝突不斷,難民流離失所而造成饑荒。蒙古連續多年天候惡劣,產生糧荒危機北韓受天災和國際經濟制裁影響,缺糧嚴重。




 非洲是世界饑荒問題最嚴重的地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飢餓人口比例最高,2009剛果民主共和國飢餓人口多達4,300萬人,占全國人口76%,為世界之最。造成非洲饑荒的原因很多,包括:
一、乾旱頻繁,導致農產歉收
二、人口成長速度超過經濟成長,窮人愈來愈多。
三、過度開墾土地,導致土壤侵蝕、鹽鹼化和沙漠化情況日益嚴重
四、政策失當,政府為增加外匯收入,鼓勵農民大量種植經濟作物,排擠糧食作物的栽培面積;而且為追求經濟成長而重工輕農,造成農業萎縮,生產力低落。
五、國界糾紛和族群衝突,導致戰爭頻傳,造成眾多難民,農業生產停滯
六、傳染病盛行,尤以愛滋病最為猖獗,罹患者眾,死亡率高,導致農業勞力減少。







 糧食問題的解決策略



由於糧食生產與消費的分配不均,各地形成不同的糧食問題,因此需要不同的解決策略。

已開發國家糧食問題的解決策略以日本為例

已開發國家經濟發達,可大量進口糧食。但若糧食自給率太低,則過度依賴進口,易受制於人。此外,進口國外糧食,食物里程甚為長遠,長途運輸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會對全球環境帶來不利影響。這些都是已開發國家需要解決的糧食問題其中日本雖然稻米生產過,卻是全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糧食自給率僅40%左右,缺糧食安全保障。因而日本政府制定專法,以期提高糧食自給率,並發揮農業滿足生產、國土保安、水源涵養、景觀維護、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近來日本政府積極推動農地改革,包括補助專業農民, 使其有效利用農地,發揮規模經濟的效益;並開放休耕農地給離職上班族和退休人士耕作,鼓勵充分利用農田此外,也在全國各地推動飲食教育、在地產銷的觀念,以「吃當季、吃當地、支持小農、友善環境」的願景,發展農民市集, 鼓勵契約栽培,強化食品業者與農家合作

對於長期存在的稻米生產過剩問題,除擴大國內消費外,並外銷至亞洲其他國家。另外,日本也在中南美洲等地展開海外屯田計畫,以期本國所需的部分農產品能獲得穩定供應。但此舉也影響到海外屯田所在國的糧食供應安全,對世界糧食分配不均問題,有雪上加霜之虞。日本迄今仍需進口糧食,但糧食來源趨向多元化、安定化,而不倚賴少數國家,是該國確保糧食安全供應之道。但是將海外屯田的糧食運回國內,或將日本稻米行銷海外,都會增加食物里程,且與其國內鼓勵在地產銷的觀念,存在著相當大的矛盾。







開發中國家糧食問題的解決策略

對開發中國家而言,增加糧食生產、確保人人有糧是當務之急。
非洲的糧食問題嚴重,各國解決策略主要集中在提高農業生產力,有些國家有不錯的成效。歸納其成功之道,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農業科技的推廣
馬利幾內亞獅子山等國引進非洲新水稻,結合非洲稻和亞洲稻的新品種,具有抗旱、防雜草、高產量等優點,單位面積產量比過去提高四倍以上。
二、基礎設施的建立,尤其是水利灌溉措施
摩洛哥近三十年有一半的農業預算用在興築水壩,目前已有上百個水庫,灌溉面積擴增至100萬公頃。
三、政府政策的支持
肯亞發展酪農業,政府在檢疫法令、獸醫及人工授精服務、市場及價格調控等,給予多方協助。目前肯亞80%的牛乳由小農戶所生產,其產量是非洲其他地區的2倍,除供應本國需求外,每年還有300萬噸乳品出口。

提高糧食生產需要多方面條件配合,但非洲國家往往難以同時兼顧;再加上有些地區政治動盪,缺乏安定的環境,使得投資發展徒勞無功。因此,非洲至今未能完全有效解決糧食問題。




 國際組織解決饑荒問題的角色與作法
除各國致力解決自家的糧食問題外,國際組織也常在區域性饑荒或突發性糧食危機的處理上扮演重要角色。
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
此為聯合國內部專門處理全球糧食問題的組織,也是領導世界對抗饑荒的機構。其主要目標是提高糧食生產和分配的效率,改善開發中國家農業發展及居民營養狀況,期待建立一個沒有飢餓的世界。
該組織主要工作包括:糧食應急救助行動、協助災民儘快恢復生產、提供專業知識以提高落後地區的農業生產力等。其具體作法包含:建立全球糧食農業資訊及預警系統(GIEWS),並提供給各國作為決策參考);培訓農民減少對農藥的依賴,推廣永續經營的生態農業;致力保存農作物品種多樣化,鼓勵多樣化耕作;設立農民田間學校協助小農,推廣低成本的農業技術
其中隸屬FAO之下的世界糧食計畫署WFP), 更是對抗全球飢餓的最前線,也是全球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WFP最主要的工作是為飢民提供食物,助其擺脫貧窮和飢餓的惡性循環。如2010海地強烈地震後數小時內,WFP即展開緊急救援行動,全力協助受災民眾,第一批物資是90公噸的高能量餅乾,滿足三萬人一週的糧食需求。WFP在食物救助結束之後,繼續扶助災民,使能自力更生,如透過兒童教育計畫、婦女糧食計畫、愛滋病防治等,協助當地改善社會經濟狀況。


 二、非政府組織(NGO
──樂施會、世界展望會、慈濟基金會為例
樂施會Oxfam)原名「牛津饑荒救援委員會」, 於二次大戰期間成立。最初目的是透過糧食援助,拯救飢餓民眾。目前主要工作為協助貧困地區人民改善生活,致力於緊急救援、公平貿易、災後復原、教育醫療等服務
世界展望會是目前最具規模從事救災、扶貧的民間機構。1950美國宣教士因目睹戰中孤兒的無助,而在美國創立此人道組織,再推廣到全球約10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工作是幫助貧困兒童及其家庭,並透過愛的麵包、飢餓三十、全球救援物資倉儲網路(GPRN)等計畫,推動慈惠工作


臺灣慈濟基金會,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災民,揭開國際賑災的序幕,迄今救援約70個國家和地區。慈濟志工到災區從事發放米糧和民生物資、義診、協助難民蓋房子等工作
 其他的非政府組織,如國際性的紅十字會等,也在全球各地從事人道救援工作,為解決世界饑荒問題而努力。




8 則留言:

  1. 人口數持續的增長,糧食不足的問題也持續加重,我們應保存農作物的多樣性,設立救援組織,來解決這項問題。pu30322

    回覆刪除
  2. 糧食危機最大的問題應該是人們大量浪費食物,有許多未食用的食物因過期而被丟棄,我們應該要努力改善這個問題。pu30406

    回覆刪除
  3. 人口成長越來越快,造成糧食供不應求及嚴重的問題,我們應該有效的設立農業組織,解決嚴重的糧食危機。pu30220

    回覆刪除
  4. 糧食危機是人類浪費食物,也是大財團壟斷等因素,除了和大財團抗衡,也應提倡吃多少買多少緩解這項危機pu30405

    回覆刪除
  5. 現在的人口成長越來越迅速,糧食需求也跟著增加,我們可以設立一些機構,來解決糧食危機的問題。pu30326

    回覆刪除
  6. 我們要好好珍惜食物,不要輕易浪費。pu30218

    回覆刪除
  7. 為了解決糧食問題,現在台灣有食物銀行提供食物給貧窮的小孩,這樣可以減少食物的浪費 普30224

    回覆刪除
  8. 我覺得食物銀行是一個很好得方法,不僅可以不放費資源也能幫助需要的人
    PU30203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