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穩供電 天然氣購置儲運須強化

在綠能達標無望,燃煤發電又因為環保與減碳的考量必須低於30%,天然氣發電必然是未來十年我國最重要的電力供應來源。路透

在綠能達標無望,燃煤發電又因為環保與減碳的考量必須低於30%,天然氣發電必然是未來十年我國最重要的電力供應來源。路透 

蔡政府推動能源轉型進入第六年,距2025年完成轉型的期限愈來愈近。過去五年國內出現四次全國性大停電,凸顯能源轉型的過程難稱平穩;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在核二和核三未來三年陸續除役後,新的電源開發方案能否順利補上,關鍵在天然氣

依蔡政府的規畫,2025年天然氣發電比重要達50%,其餘是燃煤的30%與再生能源的20%。經濟部長王美花承認2025年綠能達20%占比已不可能,原因是我國用電成長超乎預期,簡單說就是用電的分母變大了,即便綠能發電總量能達預期,占比也無法達標。

在綠能達標無望,燃煤發電又因為環保與減碳的考量必須低於30%,天然氣發電必然是未來十年我國最重要的電力供應來源。相較於天然氣發電機組的建置,更核心、更困難的部分是天然氣的購買與儲運。目前有高雄、台中兩座天然氣接收站,桃園天然氣接收站正加緊趕工中,但光靠這三座接收站還不足以應付未來天然氣發電所需,因此包括基隆港的四接、台中港擴建的五接、麥寮的六接與高雄港的七接已分別在環評與計畫階段。

第四到第七座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關係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前的穩定供電與減少碳排成敗,若沒有穩定的天然氣供應,供電必將出現重大危機,但現在我國從購買天然氣到運輸與儲存,三個環節均存在不少變數。

以天然氣購買為例,今年初俄烏戰爭爆發後,我國立刻宣布3月底合約到期後不再與俄企續約,轉向其他國家採購天然氣。天然氣分散購買來源是國安議題,日本官方迄今仍同意日企續推動與俄羅斯在遠東的開採天然氣業務。日本與台灣的天然環境類似,多數能源仰賴進口,分散採購來源一直是日本政府的政策,台灣在這一點,顯然比日本採取更冒險的方案。

在天然氣的儲運上,雖然去年底的公投過關後,三接可續興建,但目前四接到七接都面臨各種挑戰。四接影響基隆港進出,環團也有意見,五到七接地方政府也可能考量當地居民的聲音,未必與中央推動興建路線一致。另外,官方與企業間對推動興建天然氣儲槽仍有歧見,相關配套措施也不足,這都將影響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進度,進而成為供電的隱憂。

舉例來說,台塑集團麥寮天然氣接收站已通過環評第二次初審,但台電的天然氣發電招標採用中油的天然氣報價,中油天然氣銷售給電業的報價長期在政府干預下緩漲,未能完全反映市場行情,在此基礎上,台塑集團採購天然氣的成本與台電招標的成本難以在相同基準上比較;此外,依現行規定,台塑集團進口的天然氣僅能供發電使用,六輕內其他可以使用天然氣的設備卻不能使用自行進口的天然氣,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台塑集團續推接收站的意願。

天然氣接收站的投資金額大、回收期長,還牽涉到環評、工安等因素,政府必須有一個長期穩定的政策方向,才能促成企業願意投資。除了個別接收站的推動興建外,不同接收站之間是否要建立更緊密的管線連通,增加天然氣儲存與調度的彈性,不論是興建海管或陸管,又是一筆龐大的投資;且因為鄰避效應,管線行經的區域,勢必遭遇居民強烈反彈,政府的協調角色更為重要。

在減碳風潮與俄烏戰爭後,各國均重新檢視現有的能源政策是否需要調整,核電廠延役是一個選項,然而在台灣,核能幾乎是無法討論的議題。在綠能擴充有限,燃煤無法再增,核能也無法使用的狀況下,天然氣發電對我國的重要性只增不減,政府在此事的準備上必須更充分,才能確保穩定供電的目標不再跳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