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引爆「逃離中國潮」 台灣一線大廠往哪裡跑?

2018-09-18 11:25天下雜誌
【文/陳竫詒、楊卓翰】
中美貿易戰持續進入延長賽,「中國製造」的產品和供應鏈,恐怕變貿易戰新祭品,引發製造業對全球供應鏈的重新思考,加劇生產基地的移轉速度。哪裡是台廠最受注目的落腳處?
郭台銘(右)大筆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讓川普(中)風光站台,自己也分散部份生產風險...
郭台銘(右)大筆投資美國威斯康辛州,讓川普(中)風光站台,自己也分散部份生產風險。但面臨另一個兩難,鴻海願意損失多少錢來完成及運營這座廠?(達志影像/美聯社提供) 圖片來源:AP
當美國總統川普講出終結中美貿易爭端「沒有時間表」,這場貿易戰,從七月正式開打以來,勢必進入延長加賽。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貿易戰勢必對世界供應鏈造成很大的破壞,將導致工業的巨大重組,這將創造許多贏家和輸家。
根據《Forbes》估計,美國第一波340億美元清單中,有六成的關稅預估將落在中國經營的外國企業,貿易大戰的混亂是否會蔓延,從消費端延伸到另一端的中國工廠?大家都擔心。

台灣電子大廠紛紛尋求新出路。六月底,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再度與美國總統川普同台,一起拿著鏟子,為鴻海投資美國的「威斯康谷科學技術園區」動土,投資100億美元,建造顯示面板廠;《彭博》認為:如今,此舉似乎十分有先見之明。

郭台銘(右)赴美投資,也為求分散生產風險。(圖片來源:AP)
郭台銘(右)赴美投資,也為求分散生產風險。(圖片來源:AP)

鴻海、研華往美國跑

不只鴻海往美國跑,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接受《日經亞洲評論》專訪指出,生產佈局著重兩岸的研華,將大舉擴大在美國的投資,將研華的產品打上「美國製」的標籤。
七月底,台達電董事會宣布,收購泰國上市關係企業泰達電子流通在外股權,董事長海英俊明白表示,地緣政治因素是促成台達電加速佈局非中國製造據點的主因。
在貿易戰開打後,台達電業務已受到中美貿易戰干擾,需要更靈活運用不同產能來因應,曾經評估去越南或緬甸設廠,但是對組裝業供應鏈交貨時效而言條件不好,從零開始,不如找已經有製造能力、了解當地供應鏈的對象,因此決定增加對泰達電持股。
為避免受到中美貿易戰火波及,台達電決定加碼持股泰達電。(黃明堂攝)
為避免受到中美貿易戰火波及,台達電決定加碼持股泰達電。(黃明堂攝)

和碩轉至捷克、墨西哥

川普尚未直接瞄準消費電子產品,但許多人擔心,消費電子產品會被放進下一波2000億美元中國製產品名單,讓已經十分微薄的毛利隨之消失。

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表示,在中國之外組裝筆電,會讓每台筆電的組裝成本上升至少3%。最糟的狀況是,仁寶上一季的毛利率僅略高於3%,關稅可能把微薄的獲利完全吃掉。

這是整個產業的現象,仁寶競爭對手廣達的毛利稍好,但也只有4.5%。
英華達總經理何代水對分析師表示,目前正在進行動態調整,就算新一波2000億美元中國出口品關稅造成衝擊,也能將傷害最小化。
和碩、英業達等企業,都在電話會議中宣布了緩和貿易戰衝擊的方法。

和碩執行長廖賜政表示,目前已啟動機制。短期而言,和碩可能會增加捷克、墨西哥和國內的產能。財務長林秋炭補充道,長期而言,可能會在印度或東南亞設立工廠。

其他準備生產多元化的企業,除了蘋果的重要供應商英業達、和碩,還有廣達和仁寶。
為全球大部份大品牌製造筆電的廣達和仁寶表示,必要時,它們在中國以外的工廠,都可提供產能。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點名,加州、田納西州或德國,可以備援。陳瑞聰則表示,仁寶可以增加墨西哥、波蘭、台灣或越南的產能。
新金寶總經理沈軾榮接受《彭博》訪問時表示,川普所掀起的貿易戰,為公司帶來了不少訂單。新金寶泰國廠和菲律賓廠正不斷接獲洽詢。目前營收最大的限制,是來自於新工廠的興建不夠快。
然而許多應變計劃尚未完全定案。因為將生產永久移往他地,會帶來許多物流和政治上的挑戰,企業高層也不太願意全力投入。
一些企業也不願激怒中國,目前還沒有太多全面撤離的跡象。甚至,何代水表示,英業達集團正在中國建立至少一座新廠,預定明年就會開始生產。
短期而言,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會計師曾博昇提出幾個實務上可行的做法,包括原產地證明,

「如果產品在大陸組裝、而台灣是關鍵零組件,從製作過程到完成品,它可以主張大部份是在台灣加值,大陸只是比較小的部份。去申請原產地證明,說它不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這樣就不會被打擊到。電子業很多道製程,可以這樣分散製造流程。」

供應鏈大挪移,東南亞當紅

不過,川普提出的威脅,確實促使供應鏈的各個環節,開始重組佈局。
不只電子大廠積極備戰,其他在中國設廠的國際企業也都蠢蠢欲動。原先以中國為基地的製造商及其美國客戶,都重新思考這兩大經濟體緊密連結的複雜供應鏈,現在該怎麼搬。
可能在2000億美元清單中的紐約鞋包品牌Steve Madden,正在將手提包的生產基地,轉移到柬埔寨。
Google的硬體製造商偉創力(Flex)正努力尋找新的生產中心,墨西哥或者馬來西亞都在考慮名單;真空吸塵器製造商創科實業,則計劃在越南發展生產業務。
貿易戰對全球複雜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雖然工廠管理已經很習慣面對工資、原料的急速上漲,但是與貿易戰連結的不確定性規模,卻是非常不同的挑戰。

創科實業主要產品都在中國生產,有四分之三獲利都來自美國,行政總裁賈利(Joseph Galli)表示,「中國在未來十年,仍是我們全球製造平台重要的一部份,但我們已經加速在其他低成本國家及美國的生產,短期對越南的關注,抵消了未來在美國可能看到的關稅影響。」

越南近年來是許多企業「中國以外」的製造策略核心,吸引了像三星、大金等日韓大廠投資。
減少對中國的依賴是不可避免的,只是需要時間。偉創力執行長麥克納馬拉(Michael Mc-Namara)表示,「長期而言,我們相信許多客戶會要求就近生產,縮短供應鏈,減少關稅影響。」
快速轉移到第三地戰略勢在必行,但很難快速達成,除非企業、供應商、工廠和當地政府已經有關係,不然很難跳到一個新的地方,特別是這些開發中地區的投資法規常常模糊不明,勞工和環境標準也不嚴格。
利豐做為全球最大的貿易採購公司之一,幫沃爾瑪、柯爾百貨在內的美國零售商從世界各地採購商品,首席執行長馮裕鈞觀察,雖然很多人想要離開中國,但是可能還要一、兩年的時間,轉到新國家的生產才能趨於穩定。

中國仍有產能優勢

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讓製造業感到不安,不過中國仍然保持優勢。
去年全球成衣的出口,中國仍佔了35%,相較於其他國家,孟加拉只有6.5%、越南5.9%,柬埔寨更只有1.6%。
中國的工廠也在尋求增加競爭力的方式,從自動化生產,到發展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

「如果你有廠在中國,你不會認命地選擇關門大吉,大家會想盡辦法提出更好的條件,」馮裕鈞說,「我不認為中國的產能會急遽下降。」

儘管供應鏈移轉不會一夜發生,但是川普持續威脅,不排除對中國每年出口美國的五千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看來終戰遙遙無期。
想辦法尋找更多生產基地,找更多籃子擺放雞蛋,是企業不能不做的。

1 則留言:

  1. 貿易戰對全球複雜供應鏈產生不利影響,雖然工廠管理已經很習慣面對工資、原料的急速上漲,但是與貿易戰連結的不確定性規模,卻是非常不同的挑戰 普10102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