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娪嫣 2018-08-25
2017年8月25日,羅興亞族武裝分子「羅興亞救世軍」在緬甸若開邦北部發動大規模攻擊,配有炸彈、小型近戰武器和砍刀的武裝分子襲擊陸軍基地和30間警局,導致12名警察、80名武裝分子喪命。緬甸軍以毫無人性的攻擊回應這起事件,羅興亞族群從此承受著無差別殺戮、性暴力、以及家園被縱火燒毀的惡劣對待,超過70萬羅興亞穆斯林逃離若開邦,湧入鄰國孟加拉。
如今羅興亞難民危機一周年到來,這起緬甸歷史上最黑暗的種族迫害、種族清洗事件仍不見好轉,約100萬羅興亞人還棲身於衛生條件惡劣的難民營內,盼不到能返回若開邦家園的那天。
許多因此破碎的羅興亞家庭仰賴著電話聯繫彼此,身在難民營的15歲男孩拉札克(Abdullah Razzaq)和哥哥,已經有1年沒見到被留在緬甸的母親,他在一周一次的通話中喊道:「媽!為什麼妳不來找我們?」礙於現實無奈,母親只能以最簡單的話傾訴深切的思念:「我很想你們。」
2017年8月,緬甸軍隊加強掃蕩,許多羅興亞穆斯林逃往邊境,一名孩童在逃難過程親吻媽媽。(美聯社)
信仰伊斯蘭教 羅興亞人難容於緬族佛教徒
緬甸境內原先約有一百多萬羅興亞人,15世紀起定居在西北部若開邦(Rakhine)。羅興亞人信仰伊斯蘭教,緬甸當局認定羅興亞人是從孟加拉遷入的非法移民,1982年更剝奪他們的公民權。近年羅興亞人與緬甸軍警衝突不斷,2012年若開邦發生暴動,造成10萬人流離失所。
緬甸政府視武裝組織「羅興亞救世軍」(ARSA)為「極端恐怖組織」,ARSA第一次與緬甸軍發生嚴重衝突是在2016年10月,當時武裝分子攻擊邊境警局,殺害9名員警,隨後緬甸軍便發動「清除行動」,對羅興亞族群回以殘殺、強暴和酷刑等等報復行為,導致9萬2000名羅興亞人逃離家鄉。這僅是2017年難民危機爆發的序章。
緬甸軍回應2017年8月25日的報復行徑更為兇猛與殘酷,人權組織和羅興亞倖存者皆指控,政府軍隊對這個族群進行無差別屠殺,他們進到村莊燒殺擄掠、輪暴羅興亞婦女。國際人道組織「無國界醫生」(MSF)統計,當時一個月內至少有6700名羅興亞人遭屠殺。羅興亞人開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逃亡,穿越緬甸邊境的納夫河(Naf)和樹林湧進孟加拉。
2017年8月,緬甸軍隊加強掃蕩,羅興亞難民挑著自己的孩子,徒步逃往孟加拉。(美聯社)
逃到孟加拉就安全了嗎?難民營內危機四伏
根據聯合國(UN)統計,約有92萬羅興亞人住在孟加拉境內的難民營。孟加拉東南部邊境的庫圖帕朗(Kutupalong)難民營是世界上最大的難民營,收容多達61萬人。不少難民營為了提供更完善的民生服務,設有學校、醫療診所、自治委員會和可供禱告的清真寺,讓難民可獲取基本的糧食補給與醫療照護。
但是多數羅興亞人逃到孟加拉後並沒有過著更安全的生活,反而面臨另一種生命危險──疾病、性剝削和淪為協助偷運毒品的「毒騾」(drug mule)。國際移民組織(IOM)發言人麥葛瑞格(Fiona MacGregor)告訴《時代》(TIME):「難民營太過擁擠,而且人們都依賴援助維生。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被人口販子或毒販拿工作機會哄騙。」
羅興亞難民危機一周年,不少難民營內增設民生設施,包含清真寺。(AP)
孟加拉4月開始的雨季帶來驚人雨量,也為難民營帶來考驗。許多羅興亞人居住在竹子和塑膠薄膜搭建而成的簡易棚子內,若出現暴雨、洪水、土石流、颱風等氣候災害,或是高溫多雨衍生出疫情,都對生存非常不利。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經理肯尼迪(Frank Kennedy)告訴《時代》:「如果在這潮濕的季節過去前,都沒有爆發大規模傳染病,那會是我們的巨大勝利。」
聯合國難民署(UNHCR)統計,目前僅有2萬4000羅興亞人被安置到更安全的地方,肯尼迪說,如果颱風來襲,那種災害簡直無法設想,「我們很清楚,我們沒辦法保護這些人。」
羅興亞難民危機一周年,孟加拉東南部邊境的庫圖帕朗(Kutupalong)難民營容納了超過61萬人。(AP)
國際社會齊聲譴責,緬甸至今僅判刑7名士兵
國際社會對緬軍針對羅興亞村落的大肆迫害相當寒心,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胡賽因(Zeid Ra'ad al-Hussein)譴責此為「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並稱緬甸軍應受國際刑事法庭(ICC)的審判。面對強力譴責,緬甸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仍是無動於衷,這位曾受政治迫害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21日在新加坡演說時,否認暴行、捍衛緬甸政府的行為,稱「恐怖主義活動是導致若開邦人道危機的最初原因,這因素今天仍然存在」。
緬甸政府去年在各方壓力之下設立委員會,調查這場慘無人道的壓迫行動,直至目前為止,僅有7名緬甸士兵因涉嫌屠殺10名羅興亞人,被判處到偏遠地區服勞役10年。同時,記者報導的新聞自由遭受箝制,2名緬甸籍《路透》(Reuters)記者調查緬甸軍方屠殺羅興亞人,遭當局以違反《政府機密法》為由關押,一旦遭到定罪,恐面臨最高14年徒刑。
羅興亞難民危機一周年,孟加拉東南部邊境的庫圖帕朗(Kutupalong)難民營的民眾聚集抗議。(AP)
羅興亞人能夠返家嗎?
難民營不可能永遠是羅興亞人安身立命之處,緬甸政府與孟加拉政府理應共同處理後續安置問題。目前雙方僅有初步共識,1月同意讓羅興亞人2年內回到緬甸,但並沒有詳細的遣返條件。翁山蘇姬21日表示,難民能多快返回緬甸取決於孟加拉。至於孟加拉方面,據《衛報》(The Guardian),孟加拉管理難民營的官員阿札德(Abul Kalam Azad)表示,緬甸承諾要替羅興亞人興建42個村莊,然而他近期前往若開邦時發現建設進度很慢。
6月,聯合國與緬甸簽署協議,准許聯合國人員前往若開邦,檢視返回家園的羅興亞人能否獲得安全保障。然而幾周來,聯合國人員仍舊抱怨被當局阻止入境,因此,國際人權組織紛紛警告,若無法獨立監督若開邦境內的情況,羅興亞人回去反而會陷入危險。聯合國駐緬甸協調員歐茲比(Knut Ostby)告訴《美聯社》(AP),返回若開邦的羅興亞人必須能自由行動,且當局必須讓他們未來能獲取公民身分,「像個正常人一樣地在社會生活」。
羅興亞難民危機一周年,孟加拉東南部邊境的庫圖帕朗(Kutupalong)難民營的民眾聚集抗議。(AP)
羅興亞幼童成「失落的一代」
許多羅興亞難民心中滿是恐懼與憤怒,他們不知道平安返家的夢想能否實現。同時,發生在此弱勢族群上的悲劇尚未結束,因為這一代遭受的迫害與傷疤,將連帶影響下一代的發展。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2日指出,羅興亞幼童在難民營內成長,許多孩子沒有接觸應有的教育啟蒙,恐淪為「失落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許多因此破碎的羅興亞家庭仰賴著電話聯繫彼此,身在難民營的15歲男孩拉札克(Abdullah Razzaq)和哥哥,已經有1年沒見到被留在緬甸的母親,他在一周一次的通話中喊道:「媽!為什麼妳不來找我們?」礙於現實無奈,母親只能以最簡單的話傾訴深切的思念:「我很想你們。」
2017年8月,緬甸軍隊加強掃蕩,許多羅興亞穆斯林逃往邊境,一名孩童在逃難過程親吻媽媽。(美聯社)
信仰伊斯蘭教 羅興亞人難容於緬族佛教徒
緬甸境內原先約有一百多萬羅興亞人,15世紀起定居在西北部若開邦(Rakhine)。羅興亞人信仰伊斯蘭教,緬甸當局認定羅興亞人是從孟加拉遷入的非法移民,1982年更剝奪他們的公民權。近年羅興亞人與緬甸軍警衝突不斷,2012年若開邦發生暴動,造成10萬人流離失所。
緬甸政府視武裝組織「羅興亞救世軍」(ARSA)為「極端恐怖組織」,ARSA第一次與緬甸軍發生嚴重衝突是在2016年10月,當時武裝分子攻擊邊境警局,殺害9名員警,隨後緬甸軍便發動「清除行動」,對羅興亞族群回以殘殺、強暴和酷刑等等報復行為,導致9萬2000名羅興亞人逃離家鄉。這僅是2017年難民危機爆發的序章。
哈奇帕拉(Hakimpara)難民營內一名羅興亞父親伊利亞斯(Mohammad Ilyas)告訴《衛報》,他對孩子的未來感到灰心又絕望,「待在這裡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弱小,我沒有辦法讓他們在此獲得教育或工作。」然而伊利亞斯也說,他別無選擇了,「我們不可以回去」,「軍隊會來抓我們嗎?會來燒我們的家嗎?我們永遠都會感到害怕。」
羅興亞難民危機一周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警告,羅興亞幼童恐成為「失落的一代」。(AP)
普202 14
回覆刪除人權組織和羅興亞倖存者皆指控,政府軍隊對這個族群進行無差別屠殺,他們進到村莊燒殺擄掠、輪暴羅興亞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