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太空天氣 氣象局預報靠福衛7號

 
福衛七號昨天上午十時起將觀測到的資料分享全球,中央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說,氣象局自上一顆氣象衛星福衛三號運行後,開始發展太空天氣預報,目前預報九成採用福七的觀測資料。太空天氣預報包括太陽黑子觀測、電離層濃度等項目,影響導航定位、通訊。
因人造衛星發展,氣象局能即時預報太空天氣,目前的預報有九成資料來源都是福衛七號。 圖/取自氣象局官網
因人造衛星發展,氣象局能即時預報太空天氣,目前的預報有九成資料來源都是福衛七號。 圖/取自氣象局官網
氣象局二○一五年成立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說,太空天氣是指距地面八十公里以上的太空環境變化,包括太陽黑子、日冕、太陽閃焰等現象的變化,如變化太劇烈,會對高頻通訊、全球定位系統、衛星操控、航空雷達等產生干擾。
氣象局研究員李奕德指出,氣象局可從太陽黑子、顏色,判斷太陽表面會不會有強烈的事件發生。當太陽中有大量帶電粒子釋放出來,就是所謂的「日冕拋射」。當強烈太陽風往地球傳播,會與地球的磁層相互作用,可能讓人造衛星暴露在太陽風裡面,影響功能。

他說,發生太陽閃焰,意味著電離層電子濃度升高,影響導航定位,嚴重時連衛星定位都會產生偏差,對民生、國防有影響。氣象局表示,民眾若要看極光,極光可見範圍預報,也是太空天氣預報的一環。
程家平指出,福七去年十二月十日開始對外界提供測試版觀測資料,已有卅一國取用七百多萬筆資料。

昨起資料公開後,每天上午十時提供前一天資料,提供資料更即時,品質也跟著提升。

福七資料回傳地球時間需三十分鐘,程家平表示,氣象局同時是人造衛星資料的接收中心,也是資料的應用中心,這是提高資料使用速度的原因。有些國家兩者分開,整合時間較長。福七資料除用於太空天氣預報,觀測的大氣層資料如溫度、濕度,也融入國人每天看的天氣預報中。

1 則留言:

  1. J110 10
    在現今人類以電賴以為生的情況下,如果太陽閃焰直接波及地球將會造成大量電子設備損失嚴重,這意味著人類將在一段時間內回歸原始生活,其實早在19世紀時,就有一場太陽風暴襲擊過地球,而當時唯一有用電的就是電報,據說當時花了9個月的時間才修好,但幸好當時的人類正處於蒸氣時代,所以並沒有對人類造成太大的影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