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大溪區「社頭」不同於一般陣頭,是特有的地方團體組織,按職業類別、區域等特性結合,因與宮廟淵源深厚又熱心參與廟會重大慶典,見證大溪地方信仰、百年文化發展,如今廟會少不了社頭參與,尤其普濟堂關聖帝君誕辰遶境,31個社頭全到齊,打響遶境知名度。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館長陳倩慧說,「社頭」來自閩南語,雖非宮廟也無專屬的會館或建築,但和宮廟關係密切,早年因同一職業、行業或住同一區域而成立,對宮廟慶典出錢出力,例如興安社成員以大溪舊城區店家為主,慶義社是泥水工組成,協義社為木工團體,同人社成員以最靠近普濟堂的住家為主,日治時期就成立,是最老的社頭,大有社則是地方士紳組成。
陳倩慧說,社頭各有特色,但都有神轎、北管,地方深受關聖帝君信仰影響,幾乎各社頭都有和三國有關的神像,大仙尪則是地方信仰中期代表神明。
陳倩慧、興安社主委邱顯二表示,社頭平時為宮廟出錢出力,因無專屬的會館,社頭的神轎、大仙尪都放在附屬的宮廟倉庫,以大溪和平老街福仁宮(開漳聖王)為例,同人社、協議會、聖母社等都如此,同人社的神轎還在福仁宮的側邊展出。
大溪社頭紀律嚴格,31個社頭還成立社團民俗技藝協會,除協調廟會活動,也對要加入遶境的新社頭嚴格考核,通常要經3年觀察,沒有打架滋事等不良紀錄才能獨立參與,這是大溪社頭百年來獲好評不變質的主因。
透過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來而「社頭」這個詞源自於閩南語,而宮廟是由多個社頭所組成的各有特色,還要考核通過才能參加,但還是有很多人參加,可見人民的信仰是多麼的虔誠。 J105 10
回覆刪除大溪普濟堂的關聖帝君,是在地的信仰重心。日治時期開始,當地以職業、聚落為基礎成立社頭參與遶境,至民國104年已經擴大到34個社頭,遶境活動也為期2天,這是大溪最重大的慶典,也是宗教活動與地方居民結合的象徵。了解社頭文化,可知道早期居民工作結構,也讓普濟堂繞境活動成為桃園重要的文化資產。
回覆刪除國10622 陳宥安
國106 17
回覆刪除大溪的關聖帝君誕辰慶典廟會,也是在地人的第二個過年。這文化盛事持續百年之久,象徵著大溪人對文化傳承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