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冊水文單元補充資料~《水資源的世界地圖》︰若1910年的洪水再次肆虐巴黎,損失會相當可觀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頁52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頁53之1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最窮的人就是都市汙染的首要受害者
衛生設施的有無可作為大城市廢水水質的指標:沒有衛生設施意味著廢水乃直接排放,而未經過任何處理。
廢水不只含有有機廢棄物,由於混合了工業廢水,更含有毒物質以及重金屬。在某些貧窮國家,都會地區居民享有衛生設施的比例低於30%,至於鄉村地區比例則更低。
在貧窮國家的大都會中的貧民區裡,沒有衛生設施可用的居民可達數百萬之多。但是為了解決日常用水需要,這些居民不得不到水坑中汲取蓄積的廢水。最窮苦的人也因此成為環境災難的頭號受害者,也是環境不正義最鮮明的例證。
儘管近來有所改善,缺乏衛生設施依然是貧窮國家環境、衛生和社會問題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 共計25億居民沒有最基本的衛生設施,比全球三分之一人口還多。
頁53之2
Les risques liés à l’eau
與水有關的災難
水是備受威脅的自然資源,但是缺水、洪水與惡劣水質也威脅著上百萬人民。一般而言,不善的管理所造成的災難更甚於自然因素。河川管理或是農業政策上的錯誤選擇,使得水災和乾旱的嚴重程度升高;農業、工業和都市污染也使得因水而產生的疾病層出不窮。根據估計,每年至少有一百萬人因缺乏乾淨的飲用水而罹患疾病死亡,其中90%是低於五歲的幼童。
致命的災難
因為水而致死的問題不太引人注意。水災受害的人數遠遠不及數百萬因沒有自來水而死於疾病的人數,而且這些疾病其實都可以治癒。
就人口比例而言,非洲發生的乾旱與洪水是最致命的。很明顯地,不穩定的氣候所導致的天災是這些災難的主因,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天災凸顯出環境早已失衡。
例如,都市地區的悲慘洪災是未經規畫的都市發展以及在低漥地區大興土木所導致的。在鄉村地區,以莫三比克的研究為例,殖民時期所興建的水壩給人一種可以從此遠離小規模洪水的錯誤安全感,於是當地居民便搬到危險區域。至於乾旱所致生的飢荒,通常是因為沒有正確管理一些早可預知的糧食短缺,甚至是因為政治目的操作所造成的結果。

頁55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與水有關的疾病
在所有與水有關的疾病中,霍亂無疑是最廣為人知的。在先進國家,此一疾病現已銷聲匿跡,在貧窮國家則完全不同,不但是猖獗的流行病,有時還與當地其他流行病聯手肆虐,讓成千上萬人感染致病。

這便是秘魯1991年的情況,當時有100萬人患病、1萬人喪生,原因是當地政府決定停止在水中加氯(消毒),飲用水因此受糞便汙染。因為此一感染事件導致的經濟損失,相當於之前10年為改善自來水系統所投入金額的3倍。
2000年代初期,霍亂也在南非猖獗(10萬人患病),因為大都會區的窮人沒有錢可支付自來水,就只好到已遭廢水汙染的河川、渠道中取水。
傳染病的破壞力與貧窮的關係,也可在其它與水有關的疾病中發現:例如傷寒(每年有1700萬人感染)、砂眼與蟠尾絲蟲症(onchocercose)(這是兩種分別由細菌與寄生蟲造成的疾病,會導致失明,每年各有600萬與1800萬人受害)、血吸蟲病(schistosomiase或bilharziose,每年有2億人受害),乃至各種不同的腹瀉、腸道寄生蟲病和肝炎都是。

頁54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若是1910年的洪水再次肆虐巴黎?
塞納河流域並非沒有洪水氾濫的可能。1950到1990年之間所建蓋的蓄水湖,在遇到像是1910年規模的大水時,只能讓巴黎降低70公分的水位。
所以,若是各項水文條件吻合時,百年洪災重臨巴黎是極為可能的。受災人數應該不多,損失則會相當可觀:超過85萬人將可能遭受洪水侵襲,200萬人被斷電,270萬人被斷水。洪水氾濫將造成120億歐元的財產損失,還有就是大巴黎地區的捷運和鐵路系統可能中斷,無數的公司行號被迫停工……。
現有的預防性措施僅及於洪水危機預防計畫(plans de prévention du risque inondation,PPRI),目的則是為了補強交通網、規劃一些最脆弱地區的疏散計畫。然而,2010年代的巴黎比1910年代更加富庶、生活條件也更高,想必難以承受整個元月沒電、沒暖氣、沒捷運,過著定額配水的日子。
Les catastrophes régionales
區域性災難
某些地區同時匯集了不同的水資源危機:不穩定的氣候導致了乾旱與水災,自大的人為建設危害了環境,自然生態被毀,農業、工業與都會汙染叢生,最後,還有反撲人類、棘手的衛生和社會問題。在這一些讓整個地區受創的災難中,鹹海的例子是最著名的,但還有其他不少例子。即使如此,局部性的補救仍是可能的:過去一些被宣告「死亡」的河川正在康復之中。
鹹海
鹹海災難是說明多種水資源危機集於一地的最佳例子。作為阿姆河(Amou-Daria)和錫爾河(Syr-Daria)兩大河川的天然出口,鹹海是蘇維埃政權打造中亞為蘇聯主要棉花產區的犧牲品。
因為灌溉農業使取水量攀升,兩大河川注入鹹海的水量便急遽下降:從1960到2015年,鹹海的水量縮減了92%,其含鹽量由每公升1克提高到100克 (一般海水是每公升35克)。在河川上游地區,由於灌溉管理不善,整體景象也是殘破不堪:累積的鹽分使農地變得無法耕種,水中殘留的殺蟲劑含量也特別高。這個生態災難(所有當地魚類都絕種)同時帶來公共衛生浩劫。在湖水消退後,留在地表的鹽巴被風夾帶著,掃遍整個地區,使此地變成全世界癌症罹患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嬰兒死亡率也居高不下。
挽救鹹海的努力始終有限。只有位於北邊、由錫爾河注入、擁有一道堤防的「小鹹海」,也許可能逃離「大鹹海」的命運,也就是變成鹽分特高且毒性特強的沙漠,而那正是「大鹹海」當今的處境。

頁56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科羅拉多河,美國的鹹海?
「科羅拉多河仍繼續在大峽谷裡穿梭。不過,它已是身不由己的河川;一條被『遙控』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大河,而非聽從自然的脈動。」——奈許(Roderick Nash),《科羅拉多河的新旅程》(New Courses for the Colorado River),1989年。
長達2,330公里的科羅拉多河,是美國西部最長的河川,也曾經是河川流域被全面人工整治的範例。美國政府在那裏建造了規模宏大的水壩,例如胡佛水壩和格蘭水壩(Glen Canyon Dam),並將一些河道轉向加州和新墨西哥州。今天,科羅拉多河每秒為洛杉磯和聖地牙哥兩大城帶來120立方公尺的水。另外一段河道也在美、墨邊境附近被改道,轉向位於加州最南方的帝王谷(Imperial Valley)那廣大無際的灌溉平原。
科羅拉多河的出海口位於墨西哥境內的加利福尼亞灣。墨西哥於1944年時與美國簽訂協議,約定美國應該保留給墨西哥每秒35立方公尺的水量,但是並未明文約定水質的問題,後來水質也越來越惡劣,含鹽量攀升到1,500 ppm的程度,而「自然的情形」應該只有50 ppm。河水從此無法用來灌溉,人類也不能拿來飲用,科羅拉多河三角洲也從一座多采的生態博物館變成無邊無際的鹽漬大沼澤。儘管灌溉方式已改善,墨西哥邊境也建造了淡化水質的工廠,把含鹽量降到240 ppm,但這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1922年時美國各州任意劃分的河川歸屬,對於這個人口高速成長的地區已不合時宜,此外,肥料和殺蟲劑汙染的難題仍有待解決。
科羅拉多河曾經差點走上與鹹海類似的不歸路,然而因為及早對症下藥、投入大量資本,故使得情況穩定並獲得改善。

頁57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提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水資源的世界地圖:保護與共享人類的共同資產》,無境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大衛.布隆雪(David Blanchon)、歐瑞麗.勃西耶(Aurélie Boissière)製圖
譯者:陳秀萍
《水資源的世界地圖》為無境文化【方輿】叢書第二冊,特色是以視覺資訊圖表(infographic)輔助,介紹水資源之基本知識及當今全球重要議題。全書分為5大部分,共計36個主題,搭配超過100幅的彩色圖表,幫助讀者掌握水資源研究的基本知識工具,掌握今日水資源的分布及使用概況,理解各地水資源面臨的重大威脅,以及與水資源相關的政治、經濟、科技、社會與人權議題,最後展望人類在21世紀將面對的挑戰及可能的對策。
  • 由法國Autrement出版社Altas叢書中精選而出,依據2017年最新第三版翻譯。
  • 中譯本特別聘請國立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助理教授李宗祐老師審閱。
  • 全書分為5大部分,共有36個主題,在100頁以內的篇幅,以超過100幅的視覺資訊圖表(infographic)搭配深入淺出的解說文字,讓讀者可以在兩頁之內迅速掌握相關概念、特定現象及全球或區域概況。
  • 除提供水資源基本知識、介紹水資源之重要性以外,本書亦檢視人類數千年的治水歷史為水資源帶來何種威脅,呈現世界各國因水資源分配不均產生的人道災難與紛爭,並在此基礎上討論在這個氣候變動劇烈、地緣政治充滿不穩定因素的大環境下,21世紀的人類該以何種觀點提出最合宜的水資源政策。此一面向未來的思考,對於自然條件特殊、每年都有季節性缺水危機、2018年又剛經歷異常雨災及嚴重水災的臺灣而言,無疑是重要的提醒,對於水資源政策及都市治水計畫的公共討論,亦可提供作為思辨、討論之基礎。

getImage
Photo Credit: 無境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