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三冊西歐補充資料~英國脫歐的經濟衝擊正式啟動

11月25日星期日,梅克爾、馬克宏、梅伊以及歐盟27國領袖在布魯塞爾舉行特別高峰會,這次歐盟最高級別會議前後只舉行了一個多小時,所有歐盟國家的領導人無異議簽署了簡稱《英國脫歐協議與政治宣言》(Withdrawal Agreement and Political Declaration on the future EU-UK relations)的歷史文件,脫歐協議近600頁,外加26頁的政治宣言,確認了英國脫離歐盟的程序與法律條件。
歷史性的峰會會場氣氛低迷,所有歐盟領袖都了解,這是漫長英國脫歐旅程的一個里程碑,歐盟即將失去重要的成員國,雖然合約朝著「軟脫歐」的基調安排,卻無法改變歐盟從擴大轉為剝離的事實。27國領袖簽署脫歐協議與政治宣言之後,所有歐盟國家都必須取得各國國會的同意授權,最大的挑戰在12月舉行的英國國會投票。如果一切順利,那麼依照協議,英國脫歐將在2019年3月29日正式生效,不過,協議留了一個21個月的過渡期,在2020年12月底之前,英國與歐盟逐步完成各種細節,期間英國繼續享有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的身分。
梅伊強調這份協議,是英國能夠拿到最好的條件,在經濟上,英國與歐盟未來採取「自由貿易區」的模式,英國貨品與服務進入其他歐盟國家,仍然享有免關稅且額度不受限制,反之亦然;英國與歐盟唯一有土地連結的北愛爾蘭邊界,雙方同意將不會回復邊界檢查;至於脫離歐盟的「分手費」為390億英鎊,換算新台幣1.6兆元,分為多年支付,財務負擔對英國來說也不算顯著。至於脫歐支持者最關切的移民管制與法律終審權,英國政府取回獨立主權,但是保障已經在雙方境內的移民者與家人的權益,另外歐洲法院也在英國設立的脫歐委員會中佔有一席之地,沒有完全被排除在外。
協議採取的「自由貿易區」模式,在各種可能的選項中,偏向軟脫歐,在貿易關係的光譜上,其他的選項從遠至近,可以分為獨立關稅、世貿組織、瑞士模式、對整體歐盟的自由貿易協議、與個別國家完全的自由貿易協議等模式。根據牛津大學、蘭德智庫、PwC會計師顧問、以及英國財政大臣等單位,評估各種模式對英國經濟的長期衝擊研究報告顯示,脫歐長期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幾乎都是負面的,不過協議採取的「自由貿易區」模式,與不脫歐相較,長期的負面衝擊都在5%之內,實際運作之後,不論是英國出口廠商、或是大量出口汽車到英國的歐洲汽車業者,都能夠用技術、財務、或是其他手段,減緩甚至彌平脫歐的負面衝擊。
英國與歐盟維持「自由貿易區」的結果,將限制英國與其他非歐盟國家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的彈性空間,另外歐洲法院對於雙方爭議的訴訟,在英國法院體系仍然有發言權,導致硬脫歐派的強烈反彈,因此在11月15日的英國內閣會議之後,原脫歐事務大臣、就業與養老事務大臣、北愛爾蘭國務大臣、脫歐事務次長等陸續丟出辭呈。不過目前梅伊仍然掌控多數,最終在預定下周五、12月7日的國會投票尋求最後的確認。
商品貿易之外,各界最關注的就是金融市場的安定,倫敦是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英國的金融服務業在2017年創造的「產值」高達1190億英鎊,約新台幣4.7兆元,英國官方統計,2016年金融服務業「出口值」為614億英鎊、約新台幣2.44兆元,對於全世界有高度影響力。英國金融機構對海外企業與個人的放款餘額,比德國與法國金融機構加總還大,而對沖基金的規模,則是法國與德國的18倍大。
英國脫歐創造歐陸各城市爭取金融產業的發展機會,例如德國法蘭克福宣布已經有25個包括高盛、花旗、摩根在內的金融機構,有意將部分辦公室從倫敦遷往法蘭克福,巴黎宣布有8家,另外有15家正在都柏林、阿姆斯特丹、盧森堡之間做選擇。還有,英國政府是第一大股東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則宣布,提撥20億歐元作為協助中小企業防範脫歐風險的基金。
現在看來,11月25日簽訂的脫歐協議,顯然在金融市場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股市與匯市吸收並且充分反映了未來的變局,至於金融產業的板塊挪移,則是城市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的競爭層面之上,唯一的變數則是12月7日英國國會投票之前,還存在無協議(no deal)的可能。
英國在2016年6月23日脫歐公投,之後用了將近3年來達成脫歐協議,終於到了落槌定音的時刻,英國與歐洲的政治人物用時間、智慧、以及自己的烏紗帽,完成600多頁的協議,終於將災難的疑慮掃除,清理出一條大家不滿意卻可以接受的路徑,正式施行後的正負面衝擊,也將正式上場。
(工商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