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在日本(Japan)北部的釧路港,幾艘捕鯨船氣宇軒昂的航向大海,他們的目的很簡單:尋找鯨魚的蹤跡並捕撈回國。
商業化的捕鯨7月1日起正式在日本重啟,僅遵守了31年,日本按捺不住人定勝天的性子,2019年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目前正以大量、狂妄且毫不受限制的捕撈規模,滿足日本人想吃鯨魚肉的市場。
於是這幾天,無奈且毫無任何縛雞之力的鯨魚一隻隻隨著捕鯨船送至港口,流淌的血液訴說著殘酷,但大票的買家們早已在拍賣區等待競標──儘管存在著保育和殘忍的隱憂,以及消費者對於鯨魚肉需求的減少,但日本仍不管國際上的非議,繼續堅持捕鯨的道路。
不受國際管轄 更能恣意捕撈
對全世界的海洋而言,日本是個舉世知名的海鮮大國,不僅日本人民愛海鮮已到了一種瘋狂的地步、各式生魚片和飲食文化應運而生,它還供應了全球重要的海鮮市場,更以豐富的出口漁獲量自豪,過去幾年漁獲量曾高居世界第一。
事實上,縱使面對各方的輿論撻伐,日本始終不改它恣意的堅持,除了本來就有的獵殺海豚外,更早在2019年初便宣告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如今正式脫離國際管轄,也代表國際好不容易維持的保育路,重重地跌了一跤。
國際捕鯨委員會是個成立於1949年的國際化組織,專注於捕鯨產業的保護和管理,並於1982年宣告暫停捕鯨的禁令,會員國除了必須遵守規則,也得在不傷害生態系的維護下,盡可能地保護海洋。
但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卻說,「日本之所以要退出,肇因於委員會未能發展可持續的捕鯨業,而是一味地過度保護。」
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會長凱蒂布洛克(Kitty Block)強調,「離開捕鯨委員會,然後繼續在大海上進行商業的濫捕,日本儼然回到了當年的海盜國家,完全不受任何束縛,進而殺死在大海中最智慧且體型最龐大的生物。」
以科研為名 行濫殺之實
目前在全球,僅有日本、冰島(Iceland)和挪威(Norway)繼續捕殺鯨魚,而日本更每年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替每年都在南極進行的捕鯨行動辯護,它們強調這對評估鯨魚族群的數量是必要的。甚至在2016年,日本就屠殺了333頭鯨魚。
在一份最新的統計報告中,動物福利研究所(Animal Welfare Institute)發現,自有統計數據以來,日本、挪威和冰島已造成3萬8539頭鯨魚死亡,其中約2萬2000頭鯨魚是被日本船隻殺害。
在過去幾年中,日本捕鯨業者繼續以科學研究的名義殺死南極海洋和整個南半球的鯨魚。儘管日本表示這種做法主要是在幫助確定鯨魚配額,但科學家仍然看到鯨魚肉隨後被賣掉。
為了平息眾怒,日本承諾會使用國際捕鯨委員會批准的友善方法來捕撈鯨魚,但國際人道協會表示,沒有任何殺死鯨魚的方式是有道理的,作為長壽且靈性的哺乳類動物,鯨魚極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海洋汙染對他們已是一大考驗。
鯨魚族群已經在人類幾世紀以來的濫捕,數量臨界到非常瀕危的地步,也很難再恢復以往的榮景,復育的速度更是緩慢;於此同時,牠們還得應付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的生存威脅,包含塑膠垃圾、化學汙染和噪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